《赋尚书》
时间: 2025-01-01 13:23:00意思解释
赋尚书
作者: 李世民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崇文时驻步,东观还停辇。
辍膳玩三坟,晖灯披五典。
寒心睹肉林,飞魄看沉湎。
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
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
既承百王末,战兢随岁转。
白话文翻译:
在崇尚文化的时刻停下脚步,
在东方的观景台上,我的车辇停下。
放下膳食玩味三坟典籍,
明亮的灯光照耀着五经。
看着肉林心中寒冷,
看着沉迷的飞魄感到忧伤。
纵情享乐的昏主很多,
而克己奉公的明君却少。
消灭自身的恶习,积累善行以成名,
我继承了百王的遗志,谨慎地随岁月而行。
注释:
- 崇文: 崇尚文化,重视文治。
- 三坟: 指的是《尚书》中的三篇重要典籍,古代的历史文献。
- 五典: 指五经,即《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
- 肉林: 比喻奢靡的享乐生活。
- 飞魄: 形容沉醉或迷失的状态。
- 克己: 自我约束,克制自己的欲望。
- 积善: 积累善行,做善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之一。他在位期间,国家强盛,文化繁荣。李世民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有才情的文学家,诗歌创作上有着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李世民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表达了他对文化的重视和对昏庸统治的警惕,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君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诗歌鉴赏:
《赋尚书》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作,李世民通过对古代文献的吟诵,表达了他对文化的崇尚与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诗中提到的“三坟”和“五典”不仅是对古代经典的尊重,也反映了他希望以文治国的理想。诗的开头,李世民描述了自己在崇文的时刻驻足,暗示他对文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敬重。
接下来的几句则揭示了另一种现实,即在享乐与昏庸的统治下,明君的稀缺与自我克制的重要。这种对比使得全诗的情感更加深邃,李世民以明君自励,警示昏主的浮华,体现了他内心的忧虑与理想。
最后,诗的结尾提到“战兢随岁转”,展示了他对时光流逝的警觉,以及对历史责任的承载。这种意识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深刻的历史和哲理意义,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崇文时驻步:在崇尚文化的时刻停下。
- 东观还停辇:在东方的观景台上停下车辇。
- 辍膳玩三坟:放下膳食,沉浸于三坟典籍的思考。
- 晖灯披五典:灯光照耀着五经的智慧。
- 寒心睹肉林:看到奢华生活,心中感到寒冷。
- 飞魄看沉湎:目睹沉迷,心中忧伤。
- 纵情昏主多:享乐的昏主多。
- 克己明君鲜:克己奉公的明君少。
- 灭身资累恶:消灭自身的恶习。
- 成名由积善:名声来自于积累的善行。
- 既承百王末:承载百王的遗志。
- 战兢随岁转:小心谨慎地随着岁月流转。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肉林”形容奢靡生活。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传达了李世民对文化的崇敬、对昏庸统治的批判以及对自身责任的深刻反思,强调了克己奉公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文化意象: “三坟”“五典”象征着古代文化的丰厚与智慧。
- 享乐意象: “肉林”“沉湎”代表了奢靡与沉迷的生活状态,警示统治者不可追逐享乐。
- 责任意象: “明君”“克己”体现了对贤明治理的追求和对自身修养的要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坟”指的是什么? A. 三本书
B. 三篇典籍
C. 三个历史人物
答案: B -
诗中“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的意思是什么? A. 喜欢享乐的昏主很多,克制自己的明君很少。
B. 昏主都很明智,明君反而稀少。
C. 明君和昏主是一回事。
答案: A -
诗的最后一句“战兢随岁转”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乐观
B. 对历史的敬畏与谨慎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世民的《赋尚书》均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倾向于享乐,而李世民则强调责任与克己。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前者豪放奔放,后者则沉稳内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李世民与唐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