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寄梅隐书,纸有余隙以词补之》

时间: 2025-01-07 21:53:19

春树扶疏,春云抚媚。

鸣禽不会离人意。

当窗频换婢煎茶,惊回好梦依稀记。

画舸浮红,钿车迎翠。

明湖风景年时似。

醒来拈笔报君知,余笺带写相思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树扶疏,春云抚媚。鸣禽不会离人意。当窗频换婢煎茶,惊回好梦依稀记。画舸浮红,钿车迎翠。明湖风景年时似。醒来拈笔报君知,余笺带写相思字。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树木郁郁葱葱,春天的云彩轻柔妩媚。鸣叫的鸟儿却不知人间的情意。在窗前频繁地换着侍女煮茶,惊醒了那模糊的美梦。画舫在湖面上轻轻摇曳,华丽的马车迎接着翠绿的景色。明湖的风景年年如故。我醒来后提笔想告诉你,余下的纸张上写满了我的思念。

注释:

  • 春树:春天的树木,象征生机与希望。
  • 扶疏:形容树木茂盛、枝叶分散的样子。
  • 抚媚:轻柔而美好。
  • 鸣禽:鸣叫的鸟类。
  • :指女仆。
  • 煎茶:泡茶的动作。
  • 画舸:装饰华丽的船只。
  • 钿车:华丽的马车。
  • 明湖:清澈明亮的湖泊。

典故解析:

  • “画舸浮红,钿车迎翠”:画舸和钿车皆为古代富贵人家的奢侈品,常用来描绘美好的生活场景,象征着优雅与富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宝蘅,近代女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她的诗风清新秀丽,常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自然景物结合而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日,表达了对远方情人的思念。春天的美景激发了诗人的情感,借景抒情,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恋人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鹊桥仙 寄梅隐书,纸有余隙以词补之》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天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开头几句描绘了春树与春云的景象,生动地传达出春天的活力与美丽。接着,鸣禽的声音不知不觉中打破了诗人对梦的回忆,这种突如其来的惊醒,似乎暗示着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惋惜。

“画舸浮红,钿车迎翠”两句则展现了春日的繁华,诗人借助华丽的船只和马车描绘出理想中的生活场景,映衬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最后几句则是诗人对情人的深切思念,尽管清晨的梦境已经淡去,但那份相思却通过笔端得以传达。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春天的明媚,也有对爱情的细腻感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恋情的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树扶疏:春天的树木繁茂,象征着生机。
  2. 春云抚媚:春天的云彩轻柔美丽,传达春日的温暖。
  3. 鸣禽不会离人意:鸟儿的鸣叫却不知人们的思念与情感。
  4. 当窗频换婢煎茶:在窗前,侍女频繁地为我煮茶。
  5. 惊回好梦依稀记:突然惊醒,留下了模糊的梦境。
  6. 画舸浮红:华丽的船只在水面上摇曳。
  7. 钿车迎翠:华丽的马车迎接着春天的绿色。
  8. 明湖风景年时似:明湖的美景年年如故。
  9. 醒来拈笔报君知:醒来后,我提笔想告诉你。
  10. 余笺带写相思字:剩下的纸上写满了我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春树、春云等意象在诗中比喻着生机与美好。
  • 对仗:如“画舸浮红,钿车迎翠”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思念与春日的美好,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恋人的深情思念,同时也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树:象征生机、希望。
  • 鸣禽:代表自然的声音,传达情感的空灵。
  • 画舸、钿车:象征繁华的生活与美好的愿望。
  • 明湖:体现出宁静与美丽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树扶疏”意指: A. 春天的树木繁茂
    B. 冬天的树木枯萎
    C. 夏天的树木茂盛

  2. “画舸浮红”中的“画舸”是指: A. 普通船只
    B. 华丽的装饰船
    C. 渔船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恋人的思念
    C. 对生活的抱怨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思念之情,用词细腻,情感真挚。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描绘春天的美景,同时也表达对离人的思念,情感更为激昂。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许宝蘅研究》
  • 《古词今译:古典诗词白话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