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送登封张令西上
作者: 元好问 〔金朝〕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罢县人称屈,悠悠复此行。
渭城秋雁到,秦岭暮云平。
道路衣从典,风尘剑已鸣。
山西多侠客,莫说是书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辞去县官的职务,心中感到无奈,只得再次踏上旅途。渭城的秋天,雁阵已经飞到,秦岭的傍晚,云层显得平坦。路上行人衣衫褴褛,风尘中剑已出鞘。山西的侠客众多,别再说我只是个书生。
注释:
- 罢县: 辞去县官职务。
- 称屈: 形容被人称为屈居于人下,感到无奈。
- 悠悠: 悠然自得,心情沉重。
- 渭城: 指渭水流域的城市。
- 秋雁: 指秋天飞来的大雁,象征时节的变迁。
- 秦岭: 中国境内的一座山脉,常象征边界与高远。
- 衣从典: 衣衫褴褛,形容行路艰辛。
- 风尘: 指旅途的艰辛与劳累。
- 侠客: 懂得义气的人,往往与武侠相关。
- 书生: 指读书人,常被视为没有实战能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允中,号天锡,金朝初年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作品常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辞官后,心怀对未来的忧虑与对侠客精神的赞美,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是元好问在辞去官职后,怀着复杂的心情再次踏上旅途所作,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寻。开头两句“罢县人称屈,悠悠复此行”显示了他在官场上的无奈与失落,暗示作者心中对于世俗的无奈与不甘。接下来的“渭城秋雁到,秦岭暮云平”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伤感而又平静的氛围,传达了离别时的情绪。最后两句“山西多侠客,莫说是书生”强调了侠客精神的崇高,表现了尽管身为书生,依然渴望能够追寻真理与理想的心情。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既有个人的感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士人的精神状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罢县人称屈: 辞去官职,感到被人低看。
- 悠悠复此行: 心情沉重,再次上路。
- 渭城秋雁到: 描绘秋天的景象,渗透出时光流逝之感。
- 秦岭暮云平: 山的景象平静,似乎在隐喻内心的宁静。
- 道路衣从典: 行路艰辛,衣衫不整,体现了旅途的艰难。
- 风尘剑已鸣: 形象地表现出侠客与风尘的结合,体现出对侠客精神的向往。
- 山西多侠客: 提到侠客,借以表达对勇敢和义气的尊重。
- 莫说是书生: 反驳外界对书生的偏见,彰显内心的坚定和理想。
-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如“渭城秋雁”和“秦岭暮云”的对比,增强了自然景象的生动感。
-
主题思想: 此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表现出士人对侠客精神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秋雁: 象征时光流逝和离别的感伤。
- 秦岭: 表达高远、险峻与壮丽,象征着理想的追求。
- 侠客: 代表了勇敢、义气和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罢县人称屈”中的“屈”指的是什么?
- A. 低下身姿
- B. 被人称颂
- C. 辞去职务
- D. 受人尊敬
-
诗中提到的“秦岭”象征着什么?
- A. 现实的艰难
- B. 理想的高远
- C. 自然的美丽
- D. 书生的无奈
-
诗人对“侠客”的态度是?
- A. 轻视
- B. 赞美
- C. 忽视
- D. 反感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夜泊牛津》白居易
-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元好问的《送登封张令西上》都表现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而元好问则更显忧郁与思考。
参考资料:
- 《金代诗人元好问研究》
- 《古典诗词选读》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