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发枯穷律韵,字字合埙篪。
日月所到处,姓名无不知。
莺啼谢守垒,苔老谪仙碑。
诗道丧来久,东归为吊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到了音律的枯竭,字字都如同古筝的音符。古往今来,任何地方都能听到我的名声。黄莺在谢将军的守垒上啼鸣,苔藓已覆盖了那位被贬谪的仙人的碑。诗歌的道理已经失传很久,今天我回东边去为此哀悼。
注释:
- 发枯:音律枯竭,指诗歌创作的艰难。
- 穷律韵:穷尽音律,意指诗歌的音韵已经到了极限。
- 埙篪:古代的乐器,象征音乐的优雅。
- 莺啼:指黄莺的歌唱,常用来描写春天的气息。
- 谢守垒:指谢将军,他的事迹流传甚广。
- 苔老:苔藓年久失修,象征时间的流逝。
- 谪仙碑:指被贬谪的诗人所立的碑,表示对其的怀念。
- 东归:回到东边,可能指回故乡或回到诗歌的故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宽是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和人生哲理,常带有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林宽反思诗歌道德之际,或许是在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失落和个人创作的困境感到失落时写就的。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音律的枯竭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切怀念与惋惜。开头的“发枯穷律韵”显示了诗人对创作的艰难与无奈,似乎在自言自语,感慨当今的诗歌已经难以达到古人的高度。接下来的“字字合埙篪”则把音乐与诗歌紧密联系,表明诗人心中对音律的追求和对古代文化的向往。
“日月所到处,姓名无不知”一句,可以看出诗人对自己在文学界的地位自豪,同时也传达了诗歌的传播和影响力。然而,随着“莺啼谢守垒,苔老谪仙碑”的对比,诗人意识到即便是名声显赫的人,最终也难逃时间的侵蚀与消逝,诗歌的道理和精神也随之淡去。
最后一句“诗道丧来久,东归为吊之”则是诗人对诗歌的失落感到惋惜,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文学创作者的责任与使命感。他的归去,既是对失落的哀悼,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发枯穷律韵:诗歌创作的困境,音律的干涸。
- 字字合埙篪:每个字如同音符,表达音乐的美感。
- 日月所到处,姓名无不知:诗人的名声传遍四方。
- 莺啼谢守垒:自然界的声音与历史人物的联系。
- 苔老谪仙碑:时间的消逝与对曾经的追忆。
- 诗道丧来久:诗歌的精神与哲理已久失。
- 东归为吊之:归去哀悼失落的文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字词比作埙篪音符,强调音乐美。
- 对仗:如“莺啼”和“苔老”,形成对称美。
- 象征:苔藓象征时间,反映历史的积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诗歌文化的怀念和对失落的哀悼,表现出诗人对当下文化现状的不满与对古代诗歌精神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埙篪:象征音乐与和谐。
- 莺啼:象征春天与生机。
- 苔老:象征时间流逝与历史的积淀。
- 谪仙碑:象征对文化与人物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穷律韵”是什么意思? A. 音律的丰富
B. 音律的枯竭
C. 音律的自由 -
“莺啼谢守垒”中的“莺”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树 -
诗人对诗歌的态度是? A. 欢欣鼓舞
B. 哀悼失落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杜甫与林宽的诗风各有千秋,杜甫的《登高》表现出沧桑与无奈,而林宽在《送许棠先辈归宣州》中则更多地是对文化失落的反思,两者均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译注》
- 《唐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