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石田先生落花诗 其十八》
时间: 2024-10-18 14:04: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恻恻凄凄忧自秬,花枝零落鬓丝添。
周遮燕语春三月,荡漾波纹日半帘。
病酒不堪朝转剧,听风且喜晚来恬。
绿杨影里苍苔上,为惜残红手自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忧愁与感伤,伴随着春日的景色,描绘了花瓣的凋落和岁月的流逝。诗中提到燕子的鸣叫和春天的气息,衬托出一种生机与宁静,但作者却因病酒而感到无奈,只能在傍晚的风声中寻求一丝安慰。最后,诗人自拿残花,以此来寄托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注释:
- 恻恻凄凄:形容忧愁和凄凉的样子。
- 忧自秬:忧愁的情绪如同秬米般细小而绵长。
- 鬓丝添:指头发渐渐变白,暗示时光的流逝。
- 周遮燕语:燕子在周围鸣叫,构成了一种春日的氛围。
- 波纹:水面的涟漪,象征着心中涟漪般的思绪。
- 病酒:因病而饮酒,感到身体的不适。
- 晚来恬:晚上的宁静与安详。
- 苍苔:指青苔,生长在阴湿的地方,象征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号子畏、桃花庵主,明代诗人、画家,以山水画和花鸟画著称。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感情真挚,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寅晚年,正值他生活的困顿与身体的衰老。诗中流淌着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无奈,反映了他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描写花落、燕语、波纹等意象,展现了一种生动而又忧伤的画面。开篇的“恻恻凄凄”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忧愁,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却又令人心碎的春天。花枝的零落不仅是自然的现象,更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悟。诗中“病酒不堪”一句,体现了唐寅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无奈,饮酒本是寻求快乐,却因病而徒增烦恼,这种对比加深了诗中忧郁的气氛。
而“听风且喜晚来恬”则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寻求内心宁静的努力。尽管外界是如此的变化无常,作者却试图在傍晚的风声中找到一丝安慰。最后一句“为惜残红手自拈”,诗人用手轻拈残红,似乎在表达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不舍。整首诗虽有忧伤之情,但也透露出一丝对生活的珍视,体现了唐寅超凡的艺术才华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恻恻凄凄忧自秬:形容内心忧愁,感受到无尽的凄凉。
- 花枝零落鬓丝添:花瓣凋零,暗示时间的流逝,头发渐白。
- 周遮燕语春三月:春天三月,燕子在旁边鸣叫,营造了春意盎然的氛围。
- 荡漾波纹日半帘:水面波纹荡漾,映衬着日光,象征着内心的涟漪。
- 病酒不堪朝转剧:因病饮酒,感到身体不适,早晨的状态更加剧烈。
- 听风且喜晚来恬:在傍晚的风声中,找到了一丝宁静。
- 绿杨影里苍苔上:绿柳影中,苍苔生长,象征着时间的痕迹。
- 为惜残红手自拈:为珍惜残存的红花,自己轻轻挑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忧愁比作细小的秬米,形象生动。
- 对仗:如“恻恻凄凄”与“周遮燕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情感,使得景与情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美好与逝去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以及在困境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青春与美好,寓意生命的短暂。
- 燕: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 波纹:象征心中涟漪,暗示复杂的情感。
- 绿杨:象征生命与希望,展现自然的美丽。
- 苍苔: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对生命的沉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恻恻凄凄”形容的是: A. 喜悦 B. 忧愁 C. 宁静
-
诗人通过“病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 C. 愤怒
-
最后一句“为惜残红手自拈”中,诗人手拈残红的用意是: A. 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B. 对生命的无畏 C. 对自然的崇拜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忆江南》
诗词对比: 唐寅的这首诗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表达个人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唐寅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对爱情的思念与无奈。两者都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情感,但出发点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寅诗文选》
- 《明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