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仝煎茶图》

时间: 2024-10-03 08:31:43

千载经纶一秃翁,王公谁不仰高风。

缘何坐所添丁惨,不住山中住洛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载经纶一秃翁,
王公谁不仰高风。
缘何坐所添丁惨,不住山中住洛中。

白话文翻译:

千年之后的治国理政,竟然只剩下一个光头老翁;
王公贵族中,有谁不仰慕他的高尚风范?
为何我在此地居住,感到心情沉重,
不再隐居山中,反而生活在洛阳?

注释:

字词注释:

  • 千载:意指很长的时间,通常表示数千年。
  • 经纶:指治国理政的才能。
  • 秃翁:光头的老人,指年老体衰的人。
  • 王公:指贵族或显赫的官员。
  • 高风:高尚的品德和风范。
  • 添丁:古代指家中增添丁口,常指添丁之喜。
  • :沉重、悲惨的意思。
  • 山中:隐居山林的生活,象征远离尘世的宁静。
  • 洛中:指洛阳,古代名城,象征繁华的城市生活。

典故解析:

  • 高风:唐代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提到“高风”,指的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和追求。
  • 隐居山中:古人常以隐居作为一种理想生活状态,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59-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诗人、画家。他的诗歌才华出众,风格独特,常以清新、洒脱著称。他的生活经历颇为坎坷,常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与无奈。他以“秃翁”自喻,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失落与对现实的批判,同时也展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卢仝煎茶图》通过简单的四句诗,深刻地描绘了唐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开头的“千载经纶一秃翁”用幽默的口吻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诗人在这里自谦,形象地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苍老,暗示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在历史长河中显得微不足道。

接下来提到的“王公谁不仰高风”,则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名士的敬仰与羡慕,表现了他对那些有才华的人在社会上获得的尊重的认可。然而,随即而来的“缘何坐所添丁惨”则是诗人对自身现状的反思,表达了他心中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沉重。

最后一句“不住山中住洛中”更是将诗人的心声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不再选择隐居山林,反而被迫生活在繁华的洛阳,体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在清新中带着淡淡的忧伤,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情对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载经纶一秃翁:千年的治国理政,只剩下一个光头的老者,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 王公谁不仰高风:社会高层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反映出人们对理想人物的向往。
  • 缘何坐所添丁惨:表达诗人的困惑与无奈,感到生活沉重。
  • 不住山中住洛中:反映诗人放弃隐居,选择繁华,内心的无奈与失落。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形成和谐的节奏。
  • 比喻:用“秃翁”形象比喻理想的丧失和时间的流逝。
  • 反问:通过“缘何”引发读者思考诗人的困惑。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我与社会的反思,揭示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秃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理想的破灭。
  • 王公:象征社会的高层与理想的追求。
  • 山中:象征隐居的宁静与理想生活。
  • 洛中:象征繁华的城市生活与世俗的喧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载经纶一秃翁”中的“千载”指的是:
    A. 一年
    B. 一千年
    C. 一月
    D. 一周

  2. “王公谁不仰高风”中的“高风”指的是:
    A. 风速大
    B. 高尚的品德
    C. 高山上的风
    D. 生活的高峰

  3. 诗人为何不选择隐居山中?
    A. 因为喜欢城市生活
    B. 因为迫于生活压力
    C. 因为没有山
    D. 因为想要名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隐居生活的理想与追求。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表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反思。

诗词对比:

  • 唐寅与陶渊明的隐居思想:两者都向往隐居生活,但唐寅更多地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而陶渊明则展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坚定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唐寅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以上内容全面分析了《卢仝煎茶图》的诗意、背景及影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