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 8》

时间: 2025-01-19 22:39:41

有花无月恨茫茫,有月无花恨转长;花美似人临月镜,月明如水照花香。

扶笻月下寻花步,携酒花前带月尝;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将花月作寻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花无月恨茫茫,有月无花恨转长。
花美似人临月镜,月明如水照花香。
扶笻月下寻花步,携酒花前带月尝。
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将花月作寻常。

白话文翻译:

有花却没有月亮,心中恨意茫茫;有月亮却没有花,恨意更加绵长。
花儿美丽得像人儿映照在月光的镜子里,月光如水般明亮,照耀着花香。
在月下扶着竹杖寻花步,携着酒在花前伴着月来品尝。
如此美好的花,这般明亮的月,何必将花月视为寻常呢?

注释:

  • 有花无月:指有花卉却没有月光,表达一种遗憾的情感。
  • 恨茫茫:形容心中的恨意无边无际。
  • 花美似人:花的美丽如同人一样,赋予花以人的情感特质。
  • 扶笻:扶着竹杖,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月下寻花的情景。
  • 携酒:带着酒,表现了诗人对花月之美的欣赏和陶醉。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花月”这一意象,传达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花与月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着美丽与孤独,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法拥有的哀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其诗词以清丽婉约著称,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诗人漫步于花丛中,感受花香与月色的交融,因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诗中展现了他对花月之美的深刻体会,以及对人生孤独感的诗意表达。

诗歌鉴赏:

唐寅的《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 8》以其精致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引人入胜。诗中通过“花”和“月”这两个自然元素,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人生的无奈。“有花无月恨茫茫,有月无花恨转长”开头两句,直接引入了诗的主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却又无法完全拥有的遗憾。接下来的“花美似人临月镜,月明如水照花香”,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花与月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它们在月光下的完美状态,仿佛花儿在月光的照耀下映照出人间的情感。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扶笻月下寻花步,携酒花前带月尝”描绘了一个浪漫的场景,诗人手持酒杯,伴着月光和花香,尽情享受这一美好时刻。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最后一句“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将花月作寻常”则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花月的珍视,提醒读者要懂得欣赏和珍惜身边的美好。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有花无月恨茫茫”:有花却没有月亮,心中感到无比的惆怅与失落。
    • “有月无花恨转长”:有月却没有花,情感更加绵延不绝,无法释怀。
    • “花美似人临月镜”:花儿的美丽如同人的倒影,映照在月光的镜子里,赋予了生动的情感。
    • “月明如水照花香”:明亮的月光如水一般,照耀着花的芬芳,意境柔和而清丽。
    • “扶笻月下寻花步”:在月光下,诗人扶着竹杖慢慢寻觅花朵,展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 “携酒花前带月尝”:携带美酒,在花前与月光中品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
    • “如此好花如此月”:如此美好的花朵和月光。
    • “莫将花月作寻常”:不要将花和月视为平常的事物,要懂得珍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美似人”将花比作人,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花以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生活美好的珍视,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美丽、爱情和生命的短暂。
  • :象征清幽、孤独和思乡之情。
  • :象征享受生活、放松身心的心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有花无月”的含义是什么?

    • A. 只有花没有月亮
    • B. 心中感到失落
    • C. 有月亮但没有花
    • D. 对生活的热爱
  2. 诗中“花美似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花的赞美
    • B. 对人的思念
    • C. 花与人相似的美
    • D. 对月亮的羡慕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月亮的陶醉与孤独情怀。
  • 杜甫的《春夜喜雨》:虽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唐寅全集》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