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思
作者: 陆游
七十老翁身退耕,可怜未减旧风情。
典衣取酒那论价,秉烛看花每到明。
江浦时时逢画楫,寺楼处处听新莺。
此生无复阳关梦,不怕樽前唱渭城。
白话文翻译:
这位七十岁的老人已不再耕种,然而他的旧情怀依旧可怜地没有减退。
穿上整齐的衣服,倒酒时又何必在意酒价,点着蜡烛看花总是到天明。
在江边时常能遇到画舫,寺庙楼阁处处都能听到黄莺歌唱。
这一生再也没有阳关的梦境,不怕在酒樽前高唱渭城的曲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七十老翁:指年过七十的老人,象征着年老。
- 身退耕:已不再耕作,隐喻退休或离开职场。
- 典衣取酒:穿上好衣服,取酒来饮,表现了对生活的享受。
- 秉烛看花:点燃蜡烛观赏花朵,意指在夜色中品味生活的美好。
- 江浦:指江边的渡口。
- 画楫:指装饰华丽的船只。
- 阳关梦:阳关为古代一个著名的地点,象征离别。
- 渭城:指渭城,著名的离别之地。
典故解析:
- 阳关: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象征离别与思乡。
- 渭城:同样出自王维的诗句,与离别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其诗作风格豪放,情感丰富,涉及爱国、山水、田园等题材。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陆游晚年,表现了他对往昔情怀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年岁渐长,陆游回望自己的人生,感慨岁月与生活的流逝,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春思》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思考。诗中的“七十老翁”形象,传达出一种对年老与时光流逝的无奈,但同时又透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诗人虽然年高,但他的精神风貌依旧年轻,依然能在“典衣取酒”的欢愉中找到生活的乐趣。通过“秉烛看花”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细节的珍惜与品味。
“江浦时时逢画楫,寺楼处处听新莺”描绘了江边的美丽景色和春天的生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即便年龄已高,诗人仍能在美景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令人敬佩。
结尾的“此生无复阳关梦,不怕樽前唱渭城”,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结合,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接受。尽管再也无法重温昔日的离别情景,诗人依然勇于在酒樽前高歌,显示出一种豁达的心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七十老翁身退耕:老年人已离开耕作的生活,象征着退休与告别。
- 可怜未减旧风情:尽管年老,情感与生活的热情依然存在,令人怜惜。
- 典衣取酒那论价:穿着整齐,饮酒时已不在意价格,体现享受生活的态度。
- 秉烛看花每到明:在夜晚点起蜡烛欣赏花朵,暗示诗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
- 江浦时时逢画楫:在江边常常能见到华丽的船只,展现了一种悠闲的生活情景。
- 寺楼处处听新莺:四处都能听到黄莺的歌唱,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此生无复阳关梦:再也无法重温昔日的离别情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不怕樽前唱渭城:尽管没有往日的情景,仍然勇于在酒中歌唱,表现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老翁”比喻人到老年,反映人生的阶段变化。
- 对仗:如“江浦”与“寺楼”,形成一种和谐的节奏感。
- 拟人:黄莺的歌唱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人生的感慨,尽管年事已高,但依旧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展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翁:象征年老、智慧。
- 酒:象征享乐与人情。
- 花:象征美好与生命。
- 江浦与寺楼:象征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七十老翁”的形象象征什么? A. 年老
B. 年轻
C. 忧愁
D. 快乐 -
“秉烛看花”中“看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愉悦
C. 忧伤
D. 生气 -
诗中提到的“阳关梦”代表了什么? A. 梦想
B. 离别
C. 快乐
D. 希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陆游的《春思》更显得沉稳与淡然,尽管同样涉及离别与生活的感悟,但陆游的诗中多了一份对现实的享受与乐观的态度,而王维则更显忧愁与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