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徐吉父学士》

时间: 2025-01-19 15:58:42

卧龙山上摘黄花,曾共西风醉帽斜。

当日已应天下乐,无人传入画图夸。

低头强笑今何似,多病难堪懒自嗟。

闻道承明方厌直,几时来伴访山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徐吉父学士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卧龙山上摘黄花,
曾共西风醉帽斜。
当日已应天下乐,
无人传入画图夸。
低头强笑今何似,
多病难堪懒自嗟。
闻道承明方厌直,
几时来伴访山家。


白话文翻译:

在卧龙山上我采摘黄花,曾与西风共醉,帽子斜挂。那时应该是天下皆欢,没人传来画图夸赞。如今低头强颜欢笑,今时何其不同,多病难忍懒自叹。听说承明已厌倦直言,何时再来作伴,造访我山间小屋?


注释:

字词注释:

  • 卧龙山:传说中卧龙山是诸葛亮的隐居之地,象征才华和隐逸。
  • 黄花:指的是秋天的菊花,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 西风:暗指秋天的风,带有凋零的意味。
  • 承明:指的是当时的一个文人,可能是徐吉父的别号。

典故解析:

  • 卧龙:出自《三国演义》,诸葛亮被称为卧龙,象征智慧和才华。
  • 西风:常用于诗词中,意象为秋天、凋零,暗示岁月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宗道,号心斋,南宋诗人,生于1190年,卒于1268年。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邃的哲理见称,尤其在山水诗和咏物诗中独具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陈师道晚年,表达了对往日快乐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他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欢快时光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篇描绘了在卧龙山上采摘黄花的情景,暗示着诗人曾经的快乐与自由。接着,诗人提到与西风共醉,帽子斜挂,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画面,仿佛是在重温那段美好的时光。而当诗人低头强笑时,突显了他内心的苦涩与无奈,暗示着岁月的无情和自身的病痛。

“闻道承明方厌直,几时来伴访山家”两句透露出诗人对朋友徐吉父的思念,承明代表着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诗人期盼着能有朋友来山中相聚,分享人生的喜悦与苦楚。这种人际间的渴望与孤独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清晰,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学思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卧龙山上摘黄花:描绘了诗人采摘黄花的场景,象征着美好与宁静。
  • 曾共西风醉帽斜:回忆与西风共醉的时光,表现了无忧无虑的状态。
  • 当日已应天下乐:暗示那时的欢乐是普遍的,众人皆欢。
  • 无人传入画图夸:反映了现在的孤独与无奈,没人来分享快乐。
  • 低头强笑今何似:表现了对比,过去的快乐与现在的凄凉。
  • 多病难堪懒自嗟:诗人因病痛而感到苦恼,表现了身体的虚弱。
  • 闻道承明方厌直:提到朋友承明厌倦直言,暗示社会的世故与冷漠。
  • 几时来伴访山家: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渴望有人陪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卧龙山上摘黄花”和“曾共西风醉帽斜”形成了对称的结构。
  • 隐喻:黄花、帽子、山家等意象都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日快乐的回忆和对现实孤独的感慨,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人生短暂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卧龙山:象征隐逸与智慧。
  • 黄花:象征高洁和青春。
  • 西风:象征秋天和衰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卧龙山”象征什么? A. 伟大的成就
    B. 隐逸与智慧
    C. 朋友的聚会
    答案:B

  2. 诗人对徐吉父的期待是什么? A. 希望他能来山上作客
    B. 希望他能画画
    C. 希望他能传授知识
    答案:A

  3. “低头强笑今何似”中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愤怒
    C. 无奈与苦涩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李白
  • 《山中问答》 王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陈师道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孤独的感慨,但李白更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洒脱,而陈师道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友谊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词典》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