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赠王中书诗》
时间: 2025-01-06 06:52: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摄官青琐闼。遥望凤皇池。谁云相去远。脉脉阻光仪。岱山饶灵异。沂水富英奇。逸翮凌北海。抟飞出南皮。遭逢圣明后。来栖桐树枝。竹花何莫莫。桐叶何离离。可栖复可食。此外亦何为。岂知鹪鹩者。一粒有余赀。
白话文翻译
在青琐门担任官职,远远望着皇宫的凤凰池。谁说我们相隔遥远?情感的交流被阻隔了。岱山充满了灵异,沂水孕育了许多英才。展翅高飞,凌驾于北海之上,振翅飞出南皮。遇到圣明的君主后,来到桐树枝上栖息。竹花茂盛,桐叶繁茂。这里既可以栖息又可以觅食,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做的呢?岂不知鹪鹩只需一粒食物就足够了。
注释
- 摄官青琐闼:摄官,担任官职;青琐闼,指宫门。
- 凤皇池:指皇宫中的池塘,象征皇权。
- 脉脉阻光仪:脉脉,深情的样子;光仪,光彩仪容。
- 岱山:即泰山,象征灵异之地。
- 沂水:河流名,象征英才辈出之地。
- 逸翮:指鸟的翅膀。
- 抟飞:振翅高飞。
- 桐树枝:象征高洁之地。
- 竹花何莫莫:竹花茂盛的样子。
- 桐叶何离离:桐叶繁茂的样子。
- 鹪鹩者:鹪鹩,一种小鸟,比喻知足常乐。
- 一粒有余赀:一粒食物就足够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云(451-503),字彦龙,南朝宋、齐、梁时期文学家,擅长诗歌和骈文。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范云赠给王中书的,表达了对官场生涯的感慨和对高洁品质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摄官青琐闼”和“遥望凤皇池”描绘了作者在官场的身份和内心的向往。“岱山饶灵异”和“沂水富英奇”则象征了作者对灵异和英才的向往。“逸翮凌北海”和“抟飞出南皮”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高飞的渴望。“遭逢圣明后”和“来栖桐树枝”则寄托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向往。最后,“岂知鹪鹩者,一粒有余赀”则表达了作者对知足常乐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摄官青琐闼:描绘了作者在官场的身份。
- 遥望凤皇池:表达了作者对皇权的向往。
- 谁云相去远:表达了作者对情感交流的渴望。
- 脉脉阻光仪:表达了作者对情感交流的阻隔。
- 岱山饶灵异:象征了作者对灵异的向往。
- 沂水富英奇:象征了作者对英才的向往。
- 逸翮凌北海: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高飞的渴望。
- 抟飞出南皮: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高飞的渴望。
- 遭逢圣明后:寄托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 来栖桐树枝:寄托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 竹花何莫莫:描绘了竹花的茂盛。
- 桐叶何离离:描绘了桐叶的繁茂。
- 可栖复可食:表达了作者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 此外亦何为: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 岂知鹪鹩者:表达了作者对知足常乐的向往。
- 一粒有余赀:表达了作者对知足常乐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凤皇池”比喻皇权,“桐树枝”比喻高洁之地。
- 拟人:如“脉脉阻光仪”中的“脉脉”赋予了情感。
- 对仗:如“摄官青琐闼”与“遥望凤皇池”,“岱山饶灵异”与“沂水富英奇”。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皇池:象征皇权。
- 岱山:象征灵异之地。
- 沂水:象征英才辈出之地。
- 桐树枝:象征高洁之地。
- 竹花:象征茂盛。
- 桐叶:象征繁茂。
- 鹪鹩:象征知足常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凤皇池”象征什么? A. 皇权 B. 高洁之地 C. 灵异之地 D. 英才辈出之地
-
诗中“岱山”象征什么? A. 皇权 B. 高洁之地 C. 灵异之地 D. 英才辈出之地
-
诗中“鹪鹩者”象征什么? A. 皇权 B. 高洁之地 C. 灵异之地 D. 知足常乐
答案:
- A
- C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达了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 杜甫《登高》: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范云《古意赠王中书诗》:都表达了对高远境界的向往,但王之涣的诗更加简洁明快,而范云的诗更加含蓄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大量唐代诗人的作品。
- 《全宋诗》: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
- 《范云诗集》:收录了范云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