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西湖诗》

时间: 2025-01-04 13:38:34

史氏导漳水。

西门溉河潮。

图始未能悦。

克终良可要。

拥锸劝年首。

提爵劳春朝。

平皋草色嫩。

通林鸟声娇。

已集故池鹜。

行莳新田苗。

何吁畚筑苦。

方驩鱼稻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治西湖诗 范云 〔南北朝〕

史氏导漳水。西门溉河潮。图始未能悦。克终良可要。拥锸劝年首。提爵劳春朝。平皋草色嫩。通林鸟声娇。已集故池鹜。行莳新田苗。何吁畚筑苦。方驩鱼稻饶。

白话文翻译:

史氏引导漳水,西门灌溉河潮。开始时未能喜悦,最终成功实在重要。手握铁锹鼓励年初,提着酒杯慰劳春晨。平坦的草地嫩绿,林中的鸟声娇美。旧池塘已聚集野鸭,新田地正种植苗秧。何必叹息筑堤的辛苦,正享受着丰富的鱼稻。

注释:

  • 史氏:指史官或历史人物,此处可能指负责水利工程的官员。
  • 漳水:河流名,位于今河北省。
  • 西门:可能指西门豹,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师。
  • 溉河潮:灌溉河流。
  • 图始:开始计划。
  • 克终:成功完成。
  • 拥锸:手握铁锹,指参与劳动。
  • 劝年首:鼓励年初的工作。
  • 提爵:提着酒杯,指慰劳。
  • 平皋:平坦的草地。
  • 通林:林中。
  • 故池鹜:旧池塘中的野鸭。
  • 行莳:正在种植。
  • 新田苗:新开垦田地上的幼苗。
  • 何吁:何必叹息。
  • 畚筑:筑堤的劳动。
  • 方驩:正享受。
  • 鱼稻饶:丰富的鱼和稻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云,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流传至今,显示出其文学才华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水利工程的实施过程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水利工程的依赖。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水利工程的实施和完成,展现了劳动的辛苦与成果的喜悦。诗中“史氏导漳水,西门溉河潮”描绘了水利工程的宏大场面,而“拥锸劝年首,提爵劳春朝”则体现了对劳动者的慰劳和鼓励。后文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如“平皋草色嫩,通林鸟声娇”,以及农业生产的景象,如“已集故池鹜,行莳新田苗”,进一步强调了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劳动成果的赞美和对未来丰收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史氏导漳水”:描绘了水利工程的开始,由史氏引导漳水。
  • “西门溉河潮”:西门负责灌溉河流,可能是指西门豹。
  • “图始未能悦”:开始时并不令人喜悦。
  • “克终良可要”:但最终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 “拥锸劝年首”:年初时鼓励劳动者。
  • “提爵劳春朝”:春晨时慰劳劳动者。
  • “平皋草色嫩”:平坦的草地呈现出嫩绿色。
  • “通林鸟声娇”:林中的鸟声娇美动听。
  • “已集故池鹜”:旧池塘中已聚集了野鸭。
  • “行莳新田苗”:新田地上正在种植幼苗。
  • “何吁畚筑苦”:何必叹息筑堤的辛苦。
  • “方驩鱼稻饶”:正享受着丰富的鱼和稻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拥锸劝年首”中的“拥锸”比喻劳动。
  • 拟人:如“西门溉河潮”中的“溉”赋予了西门以人的行为。
  • 对仗:如“图始未能悦,克终良可要”中的对仗结构。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水利工程的实施和完成,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和成果的喜悦,表达了作者对劳动成果的赞美和对未来丰收的期待。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如“平皋草色嫩”中的“草色嫩”,“通林鸟声娇”中的“鸟声娇”,以及“已集故池鹜”中的“故池鹜”。
  • 解释:这些意象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农业生产的景象,强调了水利工程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门”可能指的是谁? A. 西门豹 B. 西门庆 C. 西门子 D. 西门吹雪 答案:A

  2. 诗中的“拥锸劝年首”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年初时鼓励劳动者 B. 年初时禁止劳动者 C. 年初时批评劳动者 D. 年初时观察劳动者 答案:A

  3. 诗中的“方驩鱼稻饶”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正享受着丰富的鱼和稻米 B. 正担心鱼和稻米的缺乏 C. 正准备捕鱼和收割稻米 D. 正讨论鱼和稻米的分配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观刈麦》白居易
  • 《悯农》李绅

诗词对比:

  • 《观刈麦》与《治西湖诗》都描绘了农业生产的场景,但前者更多地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苦的同情,而后者则强调了劳动成果的喜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史》
  • 《中国古代农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