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隔江寒雾隐楼台,
远逐钟声放艇来。
乱后不知僧已去,
几堆红叶寺门开。
白话文翻译:
江面上寒雾弥漫,楼台隐约可见,
远处传来钟声,渔船缓缓驶来。
战乱之后,不知寺中的僧人已离去,
寺门前几堆红叶静静开放。
注释:
- 隔江:指与江水相隔的地方。
- 寒雾:寒冷的雾气,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
- 楼台:指寺庙的高楼和台阁。
- 逐:追逐、跟随。
- 钟声:寺庙中敲响的钟声,常用来表示时间。
- 放艇:指放出小船,通常用于水上活动。
- 乱后:指经过战乱之后。
- 僧已去:和尚已经离开寺庙。
- 几堆红叶:几堆落叶,通常暗示秋天的景象。
- 寺门开:寺庙的门敞开,意味着欢迎或开放。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红叶”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秋天和生命的流逝,意味着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1505年—公元1572年),字孟韬,号高岑,明代诗人,生于浙江,后居于南京。他以诗风清新、语言简练、意象独特而著称,是“吴中四士”之一。高启在诗歌创作上受李白、杜甫的影响,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作者因战乱而游历至保圣寺,表达了对往昔宁静生活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过保圣寺》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惆怅。诗歌开篇“隔江寒雾隐楼台”,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反映出寒冷的气候和孤寂的环境。继续描写“远逐钟声放艇来”,钟声的悠远和渔船的缓行形成对比,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宁静与安详。接下来“乱后不知僧已去”,则表明了战乱带来的不安与失落,僧人的离去象征着宗教信仰与心灵依托的缺失。最后一句“几堆红叶寺门开”,更是以“红叶”象征着秋天的凋零,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整首诗气韵悠远,情感深邃,展现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隔江寒雾隐楼台:描绘了寒冷的雾气笼罩着远处的楼台,使人感到一种神秘而冷清的氛围。
- 远逐钟声放艇来:钟声从远处传来,渔船慢慢靠近,增添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 乱后不知僧已去:战乱之后,诗人感到孤独,不知寺中的僧人已经离去,暗示着对过往的怀念。
- 几堆红叶寺门开:红叶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寺门敞开,可能在迎接游客,表现出一种开放与包容。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寒雾”、“钟声”、“红叶”等意象,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与思乡之情。
- 象征:红叶象征着衰败与秋天,隐喻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过往宁静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意象分析:
- 寒雾:象征着冷清和孤独,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钟声: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宁静的心境。
- 红叶:象征着秋天,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隔江寒雾隐楼台”中“隐”的意思是: A. 显现
B. 隐藏
C. 亮起
D. 关闭 -
诗中“乱后不知僧已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失落
C. 兴奋
D. 平静 -
“几堆红叶寺门开”中的“红叶”象征着: A. 春天
B. 秋天
C. 夏天
D. 冬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的《秋夕》: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对过往历史的追忆与思考。
诗词对比:
- 高启 vs. 杜甫:高启的诗较为清新、意境悠远,而杜甫的诗更多地反映社会现实与人道关怀。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中国古代诗词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