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渡伊川见旧邻作
—— 钱起 〔唐代〕
鹍鸡鸣早霜,秋水寒旅涉。
渔人昔邻舍,相见具舟楫。
出浦兴未尽,向山心更惬。
村落通白云,茅茨隐红叶。
东皋满时稼,归客欣复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鹍鸡在早霜中鸣叫,秋水寒冷,旅人艰难行走。渔人和我曾是邻居,今天在船上重逢。离开港口的兴致尚未消退,向山而行的心情更加舒畅。村落间白云缭绕,茅草屋隐匿于红叶之间。东边的高冈上,田地里丰收的庄稼让归来的客人感到快乐。
注释
字词注释
- 鹍鸡:一种鸟,鸣叫声清脆。
- 早霜:清晨时分的霜。
- 旅涉:旅途涉水,形容旅途的艰辛。
- 渔人:捕鱼的人,诗中指与诗人有交情的邻居。
- 舟楫:船和桨,行舟的工具。
- 浦:小港口。
- 兴未尽:兴致尚未消退。
- 心更惬:心情更加愉悦。
- 村落:村庄。
- 白云:云彩,象征悠闲。
- 茅茨:用茅草盖的房屋。
- 红叶:秋天的枫叶。
- 东皋:东边的高冈。
- 时稼:丰收的庄稼。
- 归客:回家的客人。
- 欣复业:高兴地再次从事自己的事业。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鹍鸡鸣早霜”可理解为秋天的清晨,表现出时节变迁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约 730 - 799),字仲明,号惭愧山人,唐代诗人,扬州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情怀。钱起的作品常带有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早渡伊川见旧邻作》创作于唐代,诗人在旅行途中遇到旧邻,重温往日友情,感慨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诗中描绘的秋水、霜晨和渔人情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早晨渡河时的情景与感受。开篇以“鹍鸡鸣早霜”引入,描绘了一个清冷的秋晨,给人以宁静而略显寒意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秋水寒旅涉”,让人感受到旅途的艰辛与孤独,这种情感在与旧邻重逢后得到了缓解。
“渔人昔邻舍”,诗人与渔人的重逢象征着温暖的人际关系,体现了乡土情怀。两人相见后,诗人心中兴致未尽,向山而行,心情更加愉悦,表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后半部分描绘了村落的宁静与美好,白云、红叶、丰收的庄稼,营造出一幅恬静的田园画卷。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变化的感慨,传达出对家乡和旧友的思念之情,表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鹍鸡鸣早霜:在清晨时分,鹍鸡叫声响起,预示着早霜来临。传达出季节的变化。
- 秋水寒旅涉:秋天的水冷冰冰,旅途行走艰难,描绘了旅行的困苦与不易。
- 渔人昔邻舍:提到与渔人曾是邻居,强调旧时的情谊。
- 相见具舟楫:重逢的时刻,彼此都有舟船,象征着共同的生活方式和经历。
- 出浦兴未尽:刚离开港口,兴致尚未减退,表现出诗人对旅行的期待。
- 向山心更惬:朝山而去,心情更加愉快,表达出对自然的亲近感。
- 村落通白云:村庄与白云相接,给人以宽广的感觉,表现出田园的宁静。
- 茅茨隐红叶:茅草屋隐匿在红叶之中,营造出一种柔和的秋日景象。
- 东皋满时稼:东边的高冈上,稻谷成熟,象征丰收的喜悦。
- 归客欣复业:回来的客人欣喜地开始他的事业,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联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如“出浦兴未尽,向山心更惬”,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自然景物如“白云”与“红叶”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鹍鸡:象征清晨和新生。
- 秋水:象征旅途的艰辛与孤独。
- 白云: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红叶:象征秋天的美丽与成熟。
- 丰收:象征希望与生活的富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鹍鸡鸣早霜”中的“早霜”指的是什么?
A. 早晨的霜
B. 早上的露水
C. 早晨的雪
D. 早上的雾 -
诗人和渔人重逢是在什么地方?
A. 陆地
B. 海上
C. 河边
D. 山上 -
诗中提到的“东皋”指的是哪个方向?
A. 北边
B. 南边
C. 西边
D. 东边
答案
- A
- C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可以将钱起的《早渡伊川见旧邻作》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钱起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孤独感和哲理思考。两者均表现出唐代诗歌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