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佳节逢重九,孤踪寄海涯。自怜犹墨绶,多病已黄花。欲问南来雁,那堪此际笳。夜深眠不得,移枕听慈鸦。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佳节,我独自一人来到这里,思念寄托在遥远的海边。自怜身世如墨色的绶带,因多病而已如黄花凋零。想问南来的大雁,怎能忍受此时的笛声?夜深了,难以入睡,换了枕头倾听慈鸦的鸣叫。
注释:
- 重九:即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传统的节日。
- 孤踪:指孤独的身影或旅程。
- 墨绶:古代官员的象征,指身世低微或遭遇不幸的隐喻。
- 黄花:指菊花,重阳节有赏菊的习俗,黄花也暗指衰老和病痛。
- 南来雁:指南飞的大雁,象征着归乡与思念。
- 笳:古代的一种乐器,声调悠扬,此处指笛声。
- 慈鸦:指乌鸦,可能象征着孤独和哀愁。
典故解析:
“重阳”节起源于古代的“重阳登高”习俗,有着祈求长寿、消灾避邪的寓意。相传,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这一天,人们常常登高望远,喝菊花酒,插茱萸以祈求健康长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任环,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孤独的思考,风格多以清丽和深邃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在节日里孤身一人,感到深深的孤独与无奈,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脆弱的感慨。
诗歌鉴赏:
《金山九日》是任环在重阳节时创作的一首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与对生命脆弱的反思。诗的开头提到重阳节的佳节,透露出一种节日的氛围,却紧接着“孤踪寄海涯”,将读者置于一种孤独的状态中。这里的“孤踪”不仅代表了诗人的身影,也隐喻了他在这个节日中的孤寂感。
接下来的“自怜犹墨绶,多病已黄花”,则通过“墨绶”与“黄花”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身身世的自怜,暗示了他对健康和生命的忧虑。这里的“黄花”不仅仅是指菊花,更是对生命衰老的隐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欲问南来雁,那堪此际笳”,这一句中,南来的大雁是归乡的象征,诗人渴望问询却又感到无奈,似乎在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孤独境遇的无力感。最后“夜深眠不得,移枕听慈鸦”,夜深人静,诗人难以入眠,听着乌鸦的鸣叫,进一步强化了孤独的氛围,也暗示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节日的追忆,也有对生命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在孤独中的深沉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佳节逢重九:在重阳节这一天;
- 孤踪寄海涯:我独自一人,思念寄托在遥远的海边;
- 自怜犹墨绶:不禁自怜,身世如墨色绶带般低微;
- 多病已黄花:因多病,已如凋零的黄花;
- 欲问南来雁:想问南飞的大雁;
- 那堪此际笳:怎能忍受此时的笛声;
- 夜深眠不得:夜深了,难以入睡;
- 移枕听慈鸦:换了枕头,只能听着乌鸦的鸣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墨绶”比喻身世低微,“黄花”比喻生命的凋零。
- 拟人:将“慈鸦”赋予情感,表现对孤独的感受。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深刻感受以及对生命无常的反思,展现了在节日中仍然感到孤独和无奈的心情,传递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健康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阳:象征长寿与团圆,但也反映孤独。
- 孤踪:象征个人的孤独与独立。
- 墨绶:隐喻身世的低微与无奈。
- 黄花:象征衰老与生命的脆弱。
- 南来雁:寄托对故乡的思念。
- 慈鸦:象征孤独与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阳节又称为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老人节
- C. 端午节
- D. 春节
-
诗中提到的“墨绶”象征什么?
- A. 官职
- B. 孤独
- C. 低微身世
- D. 健康
-
诗人难以入睡,主要是因为:
- A. 思念故乡
- B. 生活烦恼
- C. 夜深
- D. 听到乌鸦的鸣叫
答案:
- B
- C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是在重阳节表达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更为直接和温暖,反映出团圆的期待。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对弟弟的思念,情感同样深沉,但更加侧重于家庭的温情和对亲情的怀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与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