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过温汤》

时间: 2025-01-01 14:13:19

丰城观汉迹,温谷幸秦馀。

地接幽王垒,涂分郑国渠。

风威肃文卫,日彩镜雕舆。

远岫凝氛重,寒丛对影疏。

回瞻汉章阙,佳气满宸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丰城观汉迹,温谷幸秦馀。
地接幽王垒,涂分郑国渠。
风威肃文卫,日彩镜雕舆。
远岫凝氛重,寒丛对影疏。
回瞻汉章阙,佳气满宸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丰城的汉代遗迹和温汤的美景。诗人游览的地方与历史浑然一体,地理与文化交融在一起。丰城连接了幽王的旧址,而温汤则是秦朝的余韵。风中的气势让文卫的仪仗更加庄重,阳光在镜子般的车舆上闪烁。远处的山峦笼罩在厚重的云雾中,寒冷的丛林中,影子显得稀疏。回望汉代的宫阙,满室的气氛都透着佳美。

注释

  • 丰城:指丰城,汉代的重要城市。
  • 温汤:指温泉,风景秀丽的地方。
  • 幽王:西周的幽王,历史上著名的君主。
  • 郑国渠:战国时期郑国修建的水渠,象征着水利工程的成就。
  • 文卫:指文官和武卫,古代的官职。
  • 宸居:指皇宫,宫殿的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思玄,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以描绘山水景色和历史遗迹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

《奉和圣制过温汤》是在唐代,诗人应皇帝之命游历温汤而作。诗中不仅描写了温汤的自然风光,还融合了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体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美好景色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温汤的自然风光以及历史遗迹,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明的敬仰与对自然美的赞叹。开头两句便将历史与地理巧妙结合,通过“丰城观汉迹”引出对汉代的追忆,接着“温谷幸秦馀”则将视线转向温汤,表明这片土地历史的延续与文化的厚重。

“地接幽王垒,涂分郑国渠”两句,利用地理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伟大人物的遗迹与水利工程的成就,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赞美。接下来的“风威肃文卫,日彩镜雕舆”则通过对风光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风的威严和阳光的明亮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庄重而美丽的氛围。

最后两句“回瞻汉章阙,佳气满宸居”则在回望中达到高潮,汉代的辉煌与今朝的美好交织在一起,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显其中。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温汤的美丽景色,更通过对历史的追忆和自然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与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丰城观汉迹:描述诗人来到丰城,看到汉代的遗迹,表现出对历史的敬仰。
    • 温谷幸秦馀:温汤的美景与秦代的余韵交融,强调历史的延续。
    • 地接幽王垒:地理上的连接,暗示历史的影响。
    • 涂分郑国渠:郑国渠的水利成就,象征着古代文明的辉煌。
    • 风威肃文卫:风的威严让文官和武将的仪仗更加庄重。
    • 日彩镜雕舆:阳光照耀,车舆如镜子般闪耀,显示出繁华的场景。
    • 远岫凝氛重:远山被浓厚的云雾笼罩,增添了自然的神秘感。
    • 寒丛对影疏:寒冷的树林中,影子显得稀疏,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回瞻汉章阙:回望汉朝的宫阙,表明对历史的怀念。
    • 佳气满宸居:充满美好气息的皇宫,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威肃文卫,日彩镜雕舆”,在形式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日彩”比作“镜”,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光辉灿烂的景象。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温汤的自然风光和汉代历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历史与自然交融的美丽画卷。

意象分析

  • 丰城: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
  • 温汤:代表着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交融。
  • 汉迹:代表着辉煌的历史与文化遗产。
  • 幽王垒:象征着古代王权的消逝与历史的沉淀。
  • 郑国渠:体现了古人智慧与水利文明的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丰城”是指哪个朝代的城市?
    A. 唐朝
    B. 汉朝
    C. 宋朝
    D. 明朝

  2. “温谷幸秦馀”中的“秦馀”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遗迹?
    A. 西周
    B. 汉代
    C. 秦代
    D. 隋代

  3. 诗中提到的“郑国渠”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条水渠
    C. 一座城市
    D. 一位帝王

答案

  1. B. 汉朝
  2. C. 秦代
  3. B. 一条水渠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庐山谣》杨思玄《奉和圣制过温汤》相比较,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李白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释放与对自然的豪情,而杨思玄则结合历史文化,展现出一种更为沉静和厚重的情感基调。李白的诗歌更具浪漫色彩,而杨思玄的作品则显得更加典雅和凝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