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唐彦猷顾亭林韵》

时间: 2025-01-04 10:02:11

昔时高士宅,今日梵王居。

楼影衔山远,钟声隔岸疎。

风流嗟往事,精爽閟遗墟。

回首鸟衣巷,凋零兵火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时高士宅,今日梵王居。
楼影衔山远,钟声隔岸疎。
风流嗟往事,精爽閟遗墟。
回首鸟衣巷,凋零兵火余。

白话文翻译:

这座曾经高士居住的宅子,如今变成了佛教梵王的住所。楼影与远山相接,钟声在河对岸显得格外疏远。对于往事的风流,我感到惋惜,清爽的气息却掩盖了这片遗址的荒凉。回首那条鸟衣巷,依然留有兵火留下的凋零痕迹。

注释:

字词注释:

  • 高士:指有德行和才华的人,古代文人。
  • 梵王:佛教中的神明,象征着佛教的庄重与神圣。
  • 楼影:指楼房的影子,映衬着山峦。
  • 隔岸疎:在对岸的钟声显得稀疏、遥远。
  • 风流:指才情和风度,这里引申为往昔的辉煌。
  • 精爽:清新而明朗的气息。
  • 閟遗墟:指荒废的遗址。
  • 鸟衣巷:可能指被鸟类栖息的地方,暗示荒凉。
  • 兵火余:指战争留下的残余,表示破败。

典故解析:

  • 高士宅:可能指的是历史上名士居住的地方,象征着文化和精神的高地。
  • 梵王居:反映了佛教文化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辉,生活在宋代,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作为一名文人,其诗歌常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迁,战乱频繁,诗人通过对曾经辉煌的追忆,表达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人事的沧桑。开篇以“昔时高士宅”引入,勾勒出一幅曾经辉煌的文化场景,随后对比“今日梵王居”,使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空间的转变。诗人通过“楼影衔山远,钟声隔岸疎”的描绘,展现出一种遥远而又孤寂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繁华已不再,留下的只有空灵而孤独的回响。

“风流嗟往事”一句,感叹往昔的风采与成就,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中夹杂着一丝惆怅。接下来的“精爽閟遗墟”则将情感推向另一层次,清新而明亮的气息中隐含着遗址的荒凉,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最后,“回首鸟衣巷,凋零兵火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鸟衣巷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荒凉与无情,兵火的余烬则映衬了历史的残酷与人类的悲哀。整首诗在对比中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文化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时高士宅:描绘昔日文人雅士的居所,象征文化的高地。
  2. 今日梵王居:对比现实,暗示文化的衰落与宗教的兴起。
  3. 楼影衔山远:形象地表现出建筑的影子与远山相接,给人一种广阔的空间感。
  4. 钟声隔岸疎:钟声的遥远,增加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5. 风流嗟往事:感叹过去的辉煌,带有深切的惋惜。
  6. 精爽閟遗墟:清新的气息掩盖了荒凉的遗址,形成鲜明对比。
  7. 回首鸟衣巷:回忆过去,鸟衣巷暗示着荒废。
  8. 凋零兵火余:战争的痕迹依然存在,悲凉感更浓。

修辞手法:

  • 对比:昔日与今日的对比,增强了历史的感慨。
  • 意象:楼影、钟声、鸟衣巷等意象生动形象,营造出情感氛围。
  • 借代:用“梵王”代指佛教文化的影响,反映时代的变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以及对现实无奈的反思,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士宅:象征文化与理想。
  • 梵王:象征宗教的盛行与文化的衰退。
  • 楼影:象征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孤寂。
  • 鸟衣巷:暗示荒凉与历史的遗迹。
  • 兵火余:战争的象征,表示人类的苦难与悲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昔时高士宅”指的是谁? A. 文人雅士
    B. 武将
    C. 商人

  2. “今日梵王居”反映了什么? A. 文化的繁荣
    B. 宗教的兴起
    C. 战争的胜利

  3. 诗中“楼影衔山远”表现了什么? A. 远离的孤独
    B. 繁忙的都市
    C. 和谐的自然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表达隐逸情怀。
  • 李白《庐山谣》:体现对历史与自然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对比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王维常以自然景色抒发情感,而宋辉则更关注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变迁。两者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前者更为自然,后者则更具历史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唐诗宋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