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东川。望喜驿》

时间: 2024-09-19 21:17:10

满眼文书堆案边,眼昏偷得暂时眠。

子规惊觉灯又灭,一道月光横枕前。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使东川。望喜驿

作者: 元稹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满眼文书堆案边,
眼昏偷得暂时眠。
子规惊觉灯又灭,一道月光横枕前。


白话文翻译:

在堆满文书的桌案旁,我的眼睛昏沉,只好偷得片刻的安眠。忽然被子规的叫声惊醒,灯光又熄灭了,只有一道月光洒在我的枕边。


注释:

字词注释:

  1. 文书:书信、文档,这里指公务文书。
  2. 堆案边:桌案旁边堆满了文书。
  3. 子规:杜鹃鸟,古时常用来象征悲哀或思乡。
  4. 惊觉:被惊醒。
  5. 横枕前:横在枕头前的月光。

典故解析:

“子规”是古诗常用意象,象征着失意与离愁,杜鹃啼血的传说与诗歌中常常相伴而生,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号梦窗,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倡导新乐府运动。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内容多反映社会民生和个人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在东川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在繁忙的公务与个人感情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压力与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五言句式,展现了诗人面对繁重文书的疲惫与对宁静的渴望。开篇的“满眼文书堆案边”,描绘出一种沉重的工作氛围,瞬间让人感受到诗人所承受的压力。而“眼昏偷得暂时眠”则表现了他在这种压力下偷得的一丝安宁,虽是短暂却极为珍贵。接下来的“子规惊觉灯又灭”,则通过杜鹃鸟的叫声,暗示了诗人在梦中被打扰,无法完全放松,象征着他内心的忧愁与失落。而最后一句“一道月光横枕前”则是诗人内心孤独的写照,在黑夜中,月光的清冷更显得孤寂,暗示着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新,体现了元稹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满眼文书堆案边:描述了工作环境的繁杂,诗人被文书包围,显得无奈与疲惫。
  2. 眼昏偷得暂时眠:即使在如此忙碌中,诗人依然渴望片刻的宁静与休息。
  3. 子规惊觉灯又灭:子规的叫声不仅是自然的喧闹,更是心灵的触动,象征着失眠与不安。
  4. 一道月光横枕前:月光的照射给人一种清冷感,突显了诗人的孤独以及对安宁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偶:前两句对比繁忙与短暂安宁,后两句则对比惊醒与孤独的感受。
  • 拟人:子规的叫声好似在提醒诗人,增强了情绪的表现。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繁忙工作的无奈、对短暂安宁的渴望,以及内心深处对孤独和思乡的感伤。诗人通过简单的意象,深刻地反映了他在官场生活中的孤寂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文书:象征着繁忙的工作与责任。
  2. 子规:代表孤独与思乡,常常与情感的失落相联系。
  3. 月光:象征宁静、孤独与思考的时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中,诗人是在哪种环境下写作的?

    • A. 山林
    • B. 官署
    • C. 家中
    • D. 酒馆
  2. “子规”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期待
    • D. 旅行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光线象征着什么?

    • A. 希望
    • B. 孤独
    • C. 繁忙
    • D. 梦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元稹的《使东川·望喜驿》与白居易的《夜雨寄北》都表现了孤独与思乡的主题,但元稹的诗通过繁忙工作与夜晚的描写,带出一种更为沉重的孤独感,而白居易则通过自然的描写,表达出内心的思念与温柔。两者在情感的深度与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集》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