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枝(自化感寺携来,至清源,投之辋川耳)》

时间: 2025-01-04 07:42:29

深院虎溪竹,远公身自栽。

多惭折君节,扶我出山来。

贵宅安危步,难将混俗材。

还投辋川水,从作老龙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深院虎溪竹,
远公身自栽。
多惭折君节,
扶我出山来。
贵宅安危步,
难将混俗材。
还投辋川水,
从作老龙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深院中看到虎溪的竹子,想起远公(指陶渊明)自己亲自栽种的情景。心中感到惭愧,想要摆脱世俗的束缚。最后,作者决定回到辋川水边,像老龙一样游弋。


注释:

字词注释:

  • 深院:深邃的庭院。
  • 虎溪:地名,意指清幽之处。
  • 远公:指陶渊明,隐士诗人。
  • 折君节:指陶渊明的节操和高洁。
  • 贵宅:指富贵的住宅。
  • 安危步:安危的生活步伐。
  • 混俗材:指世俗的材料,暗指不纯洁的生活。
  • 辋川:地名,陶渊明的隐居地。
  • 老龙回:比喻归隐的生活。

典故解析:

  • 远公:陶渊明的号,代表了隐士的理想生活,象征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老龙:借用老龙的意象,表达归隐后的逍遥自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和之,唐代诗人,世称“元白”与白居易齐名。元稹以其现实主义风格及对社会生活的关心而闻名,尤其擅长描写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稹对陶渊明的诗歌及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时,他在深院中思索人生,试图逃避世俗的纷扰,寻求精神的寄托。


诗歌鉴赏:

《山竹枝》通过描写深院虎溪的竹子,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自我反省。首联“深院虎溪竹”以自然景象引入,营造出幽静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与舒畅。接下来的“远公身自栽”则引出陶渊明的身影,强调他对自然的珍视和亲近,显示出一种内心的渴望。

中间的“多惭折君节,扶我出山来”展现了元稹对自己世俗生活的惭愧,暗示他希望通过陶渊明的精神力量来逃离尘世的纷扰。在“贵宅安危步,难将混俗材”中,诗人更是直言对富贵生活的无奈与排斥,体现出一种对真正高洁生活的向往。

最后,“还投辋川水,从作老龙回”则通过“老龙”这一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归隐后的安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理想追求。整首诗将自然、隐逸与自我反思结合,展现了元稹内心深处的挣扎与追求,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深院虎溪竹:描绘了静谧的环境,提供了诗的背景。
  2. 远公身自栽:提到陶渊明,突出其隐士形象。
  3. 多惭折君节:表达了对陶渊明高洁节操的敬仰与自愧。
  4. 扶我出山来:期待得到陶渊明的力量,助自己脱离尘世。
  5. 贵宅安危步: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强调其不安定。
  6. 难将混俗材:表示不愿用庸俗的方式生活。
  7. 还投辋川水:重回自然的渴望。
  8. 从作老龙回:象征归隐后的自在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老龙”比喻隐士生活的自由。
  • 对仗:如“贵宅安危步”对“深院虎溪竹”,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竹子象征高洁,辋川象征理想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陶渊明生活哲学的认同与追求,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渴望摆脱世俗的纷扰,追求真正的内心安宁与自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坚韧。
  • 远公:代表隐士理想,超然物外。
  • 辋川:象征自由、宁静的理想地。
  • 老龙:象征归隐后的逍遥自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远公”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陶渊明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深院虎溪竹”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喧嚣的城市
    • B. 宁静的自然
    • C. 热闹的集市
  3. 诗人希望通过哪种方式逃避世俗?

    • A. 旅游
    • B. 隐居
    • C. 参加官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元稹的《山竹枝》与陶渊明的《饮酒》:
    • 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元稹更强调内心的挣扎与自省,而陶渊明则更为悠然自得,展现出一种达观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