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银月凄凉》
时间: 2025-01-16 22:21: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永遇乐·银月凄凉
作者: 葛长庚 〔宋代〕
银月凄凉,绮霞明灭,秋色如此。
露满清襟,风生衰鬓,夜已三更矣。
寻思往事,千头万绪,回首诮如梦里。
指烟霄,不如归去,不知今夕何夕。
鹑衣百结,膱脂垢腻,犹是小蛮针指。
对酒逢诗,高吟大笑,四海今谁似。
荷亭竹阁,共风同月,此会今生能几。
君须记,去来聚散,只底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凄凉的秋夜,银色的月光显得格外冷清,绮丽的霞光时隐时现,秋天的景色就是如此。露水洒满了衣襟,微风吹拂着衰老的鬓发,夜已深沉,已是三更。回想往事,心中千头万绪,回首往昔如梦一般。望着烟霄,不如及时归去,不知今晚是何夕。衣衫虽百结,身上却沾满了油脂,仍是那小蛮的针指。酒逢知己,豪情高歌,四海之内又有谁能像这样。荷亭竹阁,共享风月,此次相聚今生能有几次。你要记住,人生的聚散离合,终究不过如此。
注释
- 银月:指明亮的月光,象征孤独与清冷。
- 绮霞:美丽的晚霞,代表着短暂而美好的事物。
- 清襟:形容衣襟被露水湿润,暗指清冷的秋夜。
- 三更:夜深时分,表明时间已晚。
- 鹑衣百结:鹑鸟的衣服,形容衣服寒冷且结实,表现出诗人身处的困境。
- 膱脂:指油脂,形容生活的窘迫。
- 小蛮:传说中的美丽女子,象征着往日的柔情与情怀。
- 荷亭竹阁:象征着清幽的环境和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长庚,字仲明,号临川,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填词,风格清新婉约。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过往的追忆。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感慨人生无常,聚散离合,常对往事进行回忆与反思,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领悟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永遇乐·银月凄凉》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词作。词的开头以“银月凄凉”引入,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通过“绮霞明灭”、“秋色如此”等意象,深刻描绘了秋夜的美丽和凄凉。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秋天的景色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共鸣的感受。
“寻思往事,千头万绪”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思索,情感复杂且深沉。回首往昔,诗人感到一切如梦,暗示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惆怅。接下来的“指烟霄,不如归去”则表现了对现实的逃避和对归属的渴望,深刻体现了诗人在孤独中的思考。
词中对“对酒逢诗,高吟大笑”的描绘,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即使身处困境,仍有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最后一句“君须记,去来聚散,只底是”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总结,强调了人生的聚散离合是常态。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深化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银月凄凉:月亮的光辉显得冷清,暗示孤独。
- 绮霞明灭:美丽的霞光时而明亮时而消失,象征短暂。
- 秋色如此:秋天的景色让人感到凄凉。
- 露满清襟:衣襟沾满露水,表达诗人的孤独和清冷。
- 风生衰鬓:微风吹拂着衰老的鬓发,暗示时间的流逝。
- 夜已三更矣:时间已晚,强调孤独的夜晚。
- 寻思往事,千头万绪:回忆往事,感到思绪复杂。
- 回首诮如梦里:回首往昔如梦般虚幻。
- 指烟霄,不如归去:望着天空,不如及时归去,表现思乡之情。
- 鹑衣百结:衣服寒冷且破旧,象征窘迫。
- 膱脂垢腻:身上沾满油污,显示生活的无奈。
- 犹是小蛮针指:暗指往日情怀与美好。
- 对酒逢诗,高吟大笑:与友人对饮,表达豪情。
- 四海今谁似:与友人共饮时的欢乐,感叹世间难得的情谊。
- 荷亭竹阁:象征清幽的环境和美好的回忆。
- 共风同月,此会今生能几:强调聚会的珍贵与短暂。
- 君须记,去来聚散,只底是:告诫对方人生的聚散离合是常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月凄凉”比喻诗人的孤独。
- 拟人:如“风生衰鬓”,赋予风以情感。
- 对仗:如“对酒逢诗,高吟大笑”,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往事的追忆,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聚散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月:象征孤独、冷清。
- 绮霞:象征美好、短暂。
- 秋色:象征沉思与凄凉。
- 露水:象征清冷、孤独。
- 酒:象征友情与欢乐。
- 荷亭竹阁:象征清幽的环境与美好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银月凄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兴奋 -
“对酒逢诗,高吟大笑”中的“酒”象征着什么?
A. 生活的困苦
B. 友情的珍贵
C. 时间的流逝
D. 自然的美好 -
诗中提到的“去来聚散”反映了怎样的人生观?
A. 人生短暂
B. 人生无常
C. 人生美好
D. 人生苦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但更多侧重于个人情感。
- 苏轼《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月的描绘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更为广阔的宇宙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词三百首》
- 《词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