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鹧鸪天
作者: 王蛰堪 〔当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百里云霞迥绝尘,乡名耐索岂无因。
满川霜叶红于火,是处山眉展似颦。
唇慢点,脸轻匀。谁云冷艳不如春。
芳笺一片携归后,绮句题香寄那人。
白话文翻译:
在百里之外,云霞绚丽而又孤绝,乡名耐索的景致又岂是没有原因的呢?
满川的霜叶红得如火一般,这里山的眉梢仿佛在微微皱眉。
唇色淡雅,脸庞轻盈。谁说那冷艳的女子不如春天的美丽呢?
一片芳香的信笺在归来之后,绮丽的句子寄托给那个人。
注释:
- 百里:形容遥远的距离。
- 云霞:指彩云和霞光,景色美丽。
- 乡名耐索:耐索是一个地名,表示作者对故乡的眷恋。
- 霜叶:秋天霜降后变红的叶子。
- 山眉:山的轮廓,形象化地比喻。
- 冷艳:形容女子的美丽,冷淡而高贵。
- 芳笺:香气扑鼻的信笺,通常用来书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蛰堪,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故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诗中融入了秋天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美好。
诗歌鉴赏:
《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暖,诗中“百里云霞”的美景与“满川霜叶”的意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秋天的壮丽与苍凉。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然景色之中,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通过“唇慢点,脸轻匀”的描写,诗人表现出一种淡雅的美,反映出内心的柔软与对生活的热爱。最后一联“芳笺一片携归后”则突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以及对美好瞬间的珍惜。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中,传达出一种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与珍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远方的美丽云霞,暗示自然的雄壮与人心的向往。
- 第二句:以乡名耐索作为情感的寄托,暗示故乡与自我身份的联系。
- 第三句:通过霜叶的红色与火焰相比较,展示了秋天的绚丽与生命的热烈。
- 第四句:山眉的比喻展现出自然的灵动,传达诗人的感受。
- 第五句:对女性的描述,展现出一种温柔的美,反驳了“冷艳”的说法。
- 第六句:芳笺的意象将情感与文字结合,寄托了离愁与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满川霜叶红于火”通过比喻强化了秋天的视觉冲击。
- 拟人:将山眉比作人的表情,增添了情感的生动性。
- 对仗:如“唇慢点,脸轻匀”,使诗句更加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情感。
意象分析:
- 云霞:象征美丽与希望,映衬出诗人的理想。
- 霜叶: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秋天的成熟,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 芳笺:寄托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连接,象征思念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鹧鸪天》的作者是谁?
- A. 王蛰堪
- B. 李白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满川霜叶红于火”的意思是:
- A. 霜叶和火焰一样红
- B. 霜叶比火焰还要热
- C. 霜叶是秋天的象征
- D. 霜叶没有颜色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秋夕》杜牧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王蛰堪的《鹧鸪天》,都是通过自然景色表达思乡之情,但李白更注重情感的直接抒发,而王蛰堪则通过细致的描绘融合了自然与人情的层面。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讲解》
- 《现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