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道毕雍孙刘边仲潘正叔诗》
时间: 2025-01-19 15:31: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祖道毕雍孙刘边仲潘正叔诗 陆机 〔魏晋〕
皇储延髦俊。多士出幽遐。过蒙时来运。与子游承华。执笏崇贤内。振缨层城阿。毕刘赞文武。潘生莅邦家。感别怀远人。愿言叹以嗟。
白话文翻译:
皇太子延揽英才,众多贤士从偏远之地涌现。我幸运地遇到了好时机,与您在承华门游玩。手持笏板在崇贤门内,振起冠缨在层城的高处。毕雍、孙刘、边仲、潘正叔等人赞颂文武之道,潘生治理国家。感慨离别,怀念远方的人,我愿言叹息。
注释:
- 皇储:指皇太子。
- 延髦俊:延揽英才。
- 多士:众多贤士。
- 幽遐:偏远之地。
- 过蒙:幸运地遇到。
- 时来运:好时机。
- 承华:承华门,皇宫中的一处门。
- 执笏:手持笏板,官员的象征。
- 崇贤内:崇贤门内。
- 振缨:振起冠缨,表示庄重。
- 层城:高处。
- 毕刘赞文武:毕雍、孙刘等人赞颂文武之道。
- 潘生莅邦家:潘正叔治理国家。
- 感别怀远人:感慨离别,怀念远方的人。
- 愿言叹以嗟:愿言叹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他是东吴名将陆逊的孙子,陆抗的儿子。陆机在文学上成就颇高,尤其擅长五言诗,其作品风格清新,语言优美,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陆机在魏晋时期所作,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多有感慨。诗中提到的“皇储延髦俊”反映了当时皇室对人才的重视,而“感别怀远人”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远方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皇太子延揽英才的场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文人雅士的风采。诗中“执笏崇贤内,振缨层城阿”一句,既表现了文人的庄重与尊严,又暗示了他们在政治上的抱负。而“感别怀远人,愿言叹以嗟”则流露出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远方人的深切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陆机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皇储延髦俊:皇太子延揽英才,展现了皇室对人才的重视。
- 多士出幽遐:众多贤士从偏远之地涌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 过蒙时来运:幸运地遇到了好时机,表达了诗人的庆幸之情。
- 与子游承华:与您在承华门游玩,描绘了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
- 执笏崇贤内:手持笏板在崇贤门内,表现了文人的庄重与尊严。
- 振缨层城阿:振起冠缨在层城的高处,暗示了文人在政治上的抱负。
- 毕刘赞文武:毕雍、孙刘等人赞颂文武之道,展现了文人的文化素养。
- 潘生莅邦家:潘正叔治理国家,体现了文人的政治抱负。
- 感别怀远人:感慨离别,怀念远方的人,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 愿言叹以嗟:愿言叹息,流露出诗人对离别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执笏崇贤内”中的“执笏”比喻文人的庄重与尊严。
- 拟人:“振缨层城阿”中的“振缨”拟人化地表现了文人的庄重。
- 对仗:“执笏崇贤内,振缨层城阿”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皇室延揽英才的赞赏,以及对离别和远方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和政治抱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风采。
意象分析:
- 皇储:象征皇室的权威和重视人才的态度。
- 多士:象征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才的涌现。
- 执笏:象征文人的庄重与尊严。
- 振缨:象征文人的庄重和政治抱负。
- 感别怀远人:象征诗人对离别和远方人的思念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皇储”指的是什么? A. 皇帝 B. 皇太子 C. 皇子 D. 皇后 答案:B
-
“执笏崇贤内”中的“执笏”象征什么? A. 文人的庄重与尊严 B. 文人的政治抱负 C. 文人的文化素养 D. 文人的生活场景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感别怀远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皇室的赞赏 B. 对离别和远方人的思念 C. 对文人的庄重与尊严 D. 对文人的政治抱负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机的《文赋》:探讨文学创作的理论和实践,与本诗的文人雅士主题相呼应。
- 王勃的《滕王阁序》:描绘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与本诗的“与子游承华”相呼应。
诗词对比:
- 陆机的《文赋》与本诗:都展现了文人的风采和文化素养,但《文赋》更侧重于文学创作的理论探讨。
- 王勃的《滕王阁序》与本诗:都描绘了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但《滕王阁序》更侧重于对历史和文化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机集》:收录了陆机的诗歌和文赋,是研究陆机文学的重要资料。
- 《晋书》:记载了陆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是了解陆机的重要史料。
- 《文选》:收录了陆机的多篇诗歌,是研究陆机文学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