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庵为永兴马贞夫元题》
时间: 2024-12-29 18:47: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岳霜雪干,玉汉强千寻。
南溟珊瑚枝,玄宫极幽深。
应谁见毫末,积效逾山岑。
抚卷得玩颐,隐几亦观心。
辞琢岂白玉,受厉须黄金。
无寐月自生,无觉日自沉。
回首人间世,坐骛复行吟。
枵然舍予琴,谁哉赏此音。
白话文翻译:
北岳的霜雪已经消融,玉汉的光辉高悬千寻。
南海的珊瑚枝条,藏于极其幽深的玄宫。
谁能看到那微小的毫末,积累的效果远超山岑。
翻阅诗卷,玩味其中,隐居的书桌也能观照内心。
辞去雕琢的白玉,接受磨练的黄金。
无眠的月光自会生出,无觉的白昼自会沉落。
回头眺望人间的世界,坐着骑马又吟唱。
空腹的我放下琴,谁来欣赏这音韵。
注释:
- 北岳:指华山,古人称之为"北岳"。
- 玉汉:指夜空中的星河。
- 南溟:指南海,泛指深海。
- 玄宫:形容深邃、神秘的地方。
- 毫末:指微小的东西,常比喻细微之处。
- 抚卷:翻阅书卷,指读书。
- 隐几:隐蔽的书桌,指隐居生活。
- 辞琢:放弃雕琢,指简单的生活。
- 无寐:失眠,形容思考或忧虑。
- 坐骛:坐着骑马,形容悠闲自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庄昶,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涉及山水、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脱俗,追求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庄昶的隐居生活,反映他对自然与内心的感悟,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深刻探讨了人内心的境界与生活的哲理。开篇提到"北岳霜雪干"与"玉汉强千寻",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变化,带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仿佛在提醒我们,世间的纷扰皆可置之度外。
接着,诗人通过"南溟珊瑚枝,玄宫极幽深",深化了隐逸的主题,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尤其是"应谁见毫末,积效逾山岑",诗人用微小的细节暗示出深刻的哲理,说明无论是生活的点滴,还是心灵的领悟,积累起来都能超越平常的境界。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无寐月自生,无觉日自沉"的描写,表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悟。这种对自我内心的审视,使得整首诗歌更显深邃。最后以"枵然舍予琴,谁哉赏此音"收尾,表达了对音乐与生活的思考,留下了对他人欣赏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淡淡叹息。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世界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岳霜雪干:北岳的霜雪已经融化,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玉汉强千寻:夜空中的银河高悬,传达出浩瀚的宇宙。
- 南溟珊瑚枝:南海的珊瑚,寓意深邃与神秘。
- 玄宫极幽深:形容静谧的内心世界,反映出诗人的隐逸情怀。
- 应谁见毫末:探讨微小事物的影响力。
- 积效逾山岑:细微的积累能够超越巍峨的山峰。
- 抚卷得玩颐:翻阅书卷,享受其中的乐趣。
- 隐几亦观心:隐居的生活也能让人反思内心。
- 辞琢岂白玉:放弃对奢华生活的追求,选择朴素。
- 受厉须黄金:强调内心的磨练与成长。
- 无寐月自生:即使失眠,月光仍然会出现。
- 无觉日自沉:白天的光景也在不知不觉中逝去。
- 回首人间世:回顾世俗的生活。
- 坐骛复行吟:悠闲地吟唱,享受生活的乐趣。
- 枵然舍予琴:放下琴,留下沉思。
- 谁哉赏此音:感慨无人能欣赏自己的音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汉"、"玄宫",通过比喻增强诗意。
- 对仗:如“无寐月自生,无觉日自沉”,形成对称,增强韵律感。
- 象征:如“珊瑚”象征隐逸生活的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思考,强调了隐逸生活的乐趣与哲理,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传递出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 北岳:象征高洁与坚韧,反映了诗人的志向。
- 玉汉:代表光明与希望,传达出对未来的向往。
- 南溟:象征深邃与神秘,暗示对内心探索的渴望。
- 月、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体现对生命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北岳”指的是哪个山?
- A. 华山
- B. 泰山
- C. 黄山
-
“无寐月自生,无觉日自沉”的意思是:
- A. 月亮不会消失,白天不知不觉流逝
- B. 月亮和白天都不重要
- C. 月亮和白天相互影响
-
作者通过什么来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A. 通过描绘自然景象
- B. 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
- C. 通过对话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孤独。
- 《山中问答》:陶渊明,体现隐士生活的乐趣与哲理。
诗词对比:
- 《饮酒》:陶渊明与庄昶的隐逸情怀相似,但陶渊明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早发白帝城》:李白的豪情与庄昶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庄昶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隐逸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