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自感二首 其一》

时间: 2024-12-29 18:22:44

乱离况味已酸辛,羁此经年倍怆神。

有母未承归养志,无钱难作遂初人。

一篙烟水萦乡梦,四野风沙卷战尘。

避世桃源今不在,渔郎何处问迷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乱离况味已酸辛,羁此经年倍怆神。 有母未承归养志,无钱难作遂初人。 一篙烟水萦乡梦,四野风沙卷战尘。 避世桃源今不在,渔郎何处问迷津。

白话文翻译:

经历了纷乱的离别,感受到的滋味已经是酸楚辛苦。在这外漂泊的年月中,我的心情愈发忧伤。虽然有母亲的牵挂,却未能回去实现我的报答之志;没有钱财,难以完成我初入社会时的理想。一根篙子划过烟波浩渺的水面,乡愁的梦境萦绕心头;四野的风沙卷起了战场的尘埃。如今,隐居的桃源已经不存在,渔夫又该去哪里找寻迷失的方向呢?

注释:

  • 乱离:指离散、分离的状态,常用于形容家庭或亲人的离散。
  • :羁旅,指在外漂泊,不得归家。
  • 怆神:心情悲伤、忧愁。
  • 归养志:回家侍奉母亲的愿望。
  • :完成、实现。
  • 渔郎:渔夫,寓意隐士或追求隐逸生活的人。
  • 迷津:迷失的渡口,象征方向不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潘榕,清代诗人,生于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个人的遭遇与情感,风格多愁善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作者的漂泊生活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母亲的愧疚,以及对理想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雨夜自感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悲情和思乡情怀的诗作。诗人在雨夜中独自感慨,表达了对离散生活的无奈与痛苦。开头的“乱离况味已酸辛”便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心境,经历的纷乱与离散让他倍感辛酸。接下来的“羁此经年倍怆神”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时间的流逝使得思念更加浓烈。

诗中提到的母亲,象征着温暖的家和未能实现的孝道,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渴望与内心的冲突。没有金钱的束缚,让他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倍感无奈,体现了当时社会的艰难与个人的无力。后半部分描绘了乡愁的意象,“一篙烟水萦乡梦”将渔夫的生活与梦境结合,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思念。

最后两句“避世桃源今不在,渔郎何处问迷津”,则是对理想境地的失落与对未来的迷茫,呈现出一种对归宿的渴望与寻找的无力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充分展示了诗人在离别与漂泊中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乱离况味已酸辛”:经历的离乱让人感到痛苦与辛酸。
  2. “羁此经年倍怆神”:在外漂泊的岁月更加让人悲伤。
  3. “有母未承归养志”:虽然有对母亲的思念,但未能回去报恩。
  4. “无钱难作遂初人”:缺乏金钱,使得理想难以实现。
  5. “一篙烟水萦乡梦”:划船时的烟水景象激发了对故乡的梦幻思念。
  6. “四野风沙卷战尘”:四周的风沙似乎带来了战争的气息,暗示动荡的时代。
  7. “避世桃源今不在”:理想的隐逸生活已经不存在。
  8. “渔郎何处问迷津”:渔夫又该向何处去寻找迷失的方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艰难与烟水结合,形成鲜明的意象。
  • 对仗:在“避世桃源”和“渔郎何处”之间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冲突。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故乡的思念、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感慨展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归属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烟水:象征故乡的梦境,代表着模糊的记忆与渴望。
  • 桃源:隐喻理想生活的消逝,代表人们对安逸生活的向往。
  • 渔郎:象征漂泊者,反映了诗人的处境与心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乱离”指的是: A. 家庭团聚 B. 离散分离 C. 和平安宁

  2. 诗人对母亲的感情是: A. 愤怒 B. 愧疚 C. 忘却

  3. “一篙烟水萦乡梦”中的“烟水”象征: A. 战争 B. 乡愁 C. 财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渭川田家》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中对故乡的思念与《雨夜自感》中的思乡情感相似,但李白的思念更直接,潘榕则更加复杂而忧伤。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在情感的深度和表现手法上有明显差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