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圭山椒和王老师韵》

时间: 2025-01-04 06:36:48

凭高聊极目,灏气碧胧胧。

挥手天门近,摩空日观崇。

人游蓬岛外,僧度薜萝中。

石嶂霞为幔,岩花锦作丛。

琳宫疑驾蜃,金涧冉垂虹。

胜会良非偶,留题付翠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凭高聊极目,灏气碧胧胧。挥手天门近,摩空日观崇。人游蓬岛外,僧度薜萝中。石嶂霞为幔,岩花锦作丛。琳宫疑驾蜃,金涧冉垂虹。胜会良非偶,留题付翠筒。

白话文翻译:

登高远望,眼前的景色辽阔而朦胧。挥手间,似乎已经接近天门,仿佛可以触摸到高空中的日观。人们在蓬莱仙岛之外游玩,僧人在薜萝树下度日。石峰像是霞光布成的帐幕,岩石上的花朵如锦绣般繁盛。琳宫似乎是蜃楼所化,金色的溪水缓缓流下,宛如悬挂的彩虹。这样的盛会绝非偶然,特意留下题词寄于翠筒之中。

注释:

  • “凭高”:登高望远。
  • “灏气”:广阔的气象。
  • “天门”:天的入口,这里指代高远的天空。
  • “摩空”:触摸天空。
  • “蓬岛”:蓬莱仙岛,传说中的神仙居住之地。
  • “薜萝”:一种植物,常用于形容幽静的环境。
  • “石嶂”:石峰。
  • “琳宫”:美丽的宫殿,象征着仙界。
  • “蜃”:传说中的海中巨兽,能够幻化出楼阁。
  • “金涧”:金色的溪水。
  • “胜会”:美好的聚会。
  • “留题”:留下题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世,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具有一定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登高游玩时,借景抒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所见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开篇以“凭高聊极目”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辽阔的视野中,气象万千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接着,诗人挥手间似乎触及天空,语言生动而形象,引发了人们对高远的向往。后面几句描绘了游人和僧侣的生活,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最后几句则将聚会与题词结合,既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交流,也传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凭高聊极目”:登高远望,闲聊间尽览四方景色。
  2. “灏气碧胧胧”:广阔的天空朦胧而美丽。
  3. “挥手天门近”:挥手间仿佛接近天空的入口。
  4. “摩空日观崇”:触摸高空中的日观,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5. “人游蓬岛外”:人们在蓬莱仙岛之外游玩,带有神秘色彩。
  6. “僧度薜萝中”:僧侣在静谧的环境中生活,体现隐逸之美。
  7. “石嶂霞为幔”:石峰似霞光织成的帐幕,营造梦幻场景。
  8. “岩花锦作丛”:岩石上的花朵如锦绣般繁盛,象征自然的生机。
  9. “琳宫疑驾蜃”:琳宫似乎是蜃楼幻化而成,代表理想与幻象。
  10. “金涧冉垂虹”:金色溪水流淌,宛如悬挂的彩虹,色彩斑斓。
  11. “胜会良非偶”:美好的聚会绝非偶然,暗示珍贵的缘分。
  12. “留题付翠筒”:留下题词寄于翠筒,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琳宫疑驾蜃”)、拟人(如“挥手天门近”)、对仗(如“石嶂霞为幔,岩花锦作丛”)等修辞手法,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天门”:象征高远与理想。
  2. “蓬岛”:代表梦想与神秘。
  3. “薜萝”:象征隐逸与宁静。
  4. “石嶂”: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5. “琳宫”:象征理想与幻梦。
  6. “金涧”:象征财富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凭高聊极目”中的“极目”是什么意思? A. 远望 B. 近看 C. 俯视 D. 侧目 答案:A

  2. 诗中“人游蓬岛外”描述的是哪种环境? A. 繁华的城市 B. 隐秘的山谷 C. 仙境般的海岛 D. 斗室小屋 答案:C

  3. 诗歌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以上皆是 答案:D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鹿柴》
  2. 李白《庐山谣》
  3.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李之世的《登圭山椒》在意象上更为丰富,展现了更为广阔的自然景观,而《鹿柴》则更侧重于幽静的山林景致,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人李之世研究》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诗词修辞手法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