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答雅均途中见寄二首
强至 〔宋代〕
浊流非猛激,无以顿澄明。
邑先膏润,今予力洁清。
人皆疑矫行,君独照真诚。
一得途中什,譊譊众口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雅均途中所寄的信件的回应。诗中提到,浑浊的河流并不是因为激流而清澈,而是需要静下心来才能见到明亮的水面。家乡曾经滋润丰盈,而如今我努力去除污浊,使其更清澈。世人常常怀疑我的行径,而你却能够看清我的真诚。无论在途中遇到什么,我都会坦诚以待,大家的口舌也终会平息。
注释:
- 浊流:指污浊的水流。
- 顿澄明:顿时变得清明。
- 邑:指家乡。
- 膏润:指滋润、丰盈。
- 矫行:指矫揉造作的行为。
- 照真诚:照见真实的诚意。
- 譊譊:繁杂的声音,形容众口纷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强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强至与友人雅均相逢途中,诗人通过信件交流,借此机会表达自己的心声与对友人的真诚情谊。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强至对真诚与清澈的追求,诗的开头通过比喻将浊流与人心的复杂性进行对比,强调了内心的清澈和明亮需要经过静心的沉淀。诗人回忆起家乡曾经的润泽,暗指人们的内心和社会风气的变化,感慨如今的艰难。随后,诗人指出,尽管外界对自己的行为存有疑虑,但他始终坚持真实与真诚,这种坚持让他在纷杂的舆论中显得格外珍贵。结尾处,诗人以“众口平”来展现对社会舆论的淡然态度,表明自己清晰的内心与坚定的信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浊流非猛激:浑浊的水流不是因为激烈的冲击而变清澈。
- 无以顿澄明:若没有平静的时刻,难以见到清澈明亮。
- 邑先膏润:曾经的故乡是滋润丰盈的。
- 今予力洁清:如今我努力使之清澈。
- 人皆疑矫行:世人皆疑惑于我的行为是否矫揉造作。
- 君独照真诚:唯有你能看透我的真诚。
- 一得途中什:在途中所得的一切。
- 譊譊众口平:纷繁的口舌最终会趋于平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澈的内心比作清澈的水流。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照真诚”赋予了“君”以感知能力,强调理解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自然现象与人心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真诚与清澈内心的追求,反映了在复杂人际关系中的坚守与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浊流:象征内心的迷惘与社会的纷扰。
- 清澈:象征真诚与纯净的内心。
- 众口:代表社会舆论与人们的看法。
- 途中:象征人生旅途与人际交往的过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浊流”比喻什么?
- A. 朋友之间的关系
- B. 人心的复杂性
- C. 自然现象
-
“邑先膏润”中的“邑”指的是?
- A. 城市
- B. 家乡
- C. 村庄
-
诗人认为“众口平”意味着什么?
- A. 大家在争吵
- B. 社会舆论趋于平息
- C. 诗人很孤独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望庐山瀑布》李白
诗词对比:
- 强至的作品与李白的《静夜思》在表达情感的细腻上有相似之处,强至通过自然现象反映内心的清澈,而李白则通过夜晚的宁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展示了诗人对纯真与真实情感的追求,但表现方式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强至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