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砥柱四首
作者: 范祖禹〔宋代〕
禹开砥柱放河奔,浊浪轩轩日月昏。
唯有三门君不见,惊波一起动乾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大禹开凿砥柱以疏导洪水的壮阔场面。大河奔流而去,浊浪滔滔,连日月都似乎暗淡无光。唯独三门(指长江三峡)在这样的景象中显得格外静谧,然而波涛一旦翻起,便会震撼整个天地。
注释:
- 砥柱:指的是支撑河流的柱子,这里象征着大禹治理水患的伟大工程。
- 浊浪:指混浊的波浪,形容河水的汹涌澎湃。
- 轩轩:形容波浪高大。
- 三门:指长江三峡中的三门峡,是长江流域的重要地理位置。
- 惊波:指波涛翻滚,形容动荡不安的水面。
- 动乾坤:形容波涛翻滚的力量巨大,能撼动天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祖禹,字君雅,号石斋,南宋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以其诗歌清新隽永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而闻名。其作品多描写山水风光,关心民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变迁。
创作背景:
《砥柱四首》是在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下写成的,表现了对水患治理的关注以及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水利工程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大禹开凿砥柱、治理洪水的壮丽场景为主题,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斗争的宏伟画面。诗的开头以“禹开砥柱放河奔”描绘了大禹的英勇和果敢,表达了他治理水患、拯救百姓的伟大使命。接下来的“浊浪轩轩日月昏”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汹涌的河水宛如巨浪般袭来,甚至让日月都暗淡无光,突显了自然力量的强大和人类的渺小。
“唯有三门君不见”一语则转向三门峡,暗示在这场浩大的洪水中,唯有这里的宁静让人感到一丝安心。然而,诗的最后一句“惊波一起动乾坤”则再次拉回到自然的动荡,展现出波涛的巨大威力,令人感受到天地之间的动荡不安。整首诗构思巧妙,情感深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智慧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禹开砥柱放河奔:大禹开凿砥柱,放任江河奔流,展现出治理水患的豪情。
- 浊浪轩轩日月昏:激流翻滚,波涛汹涌,连日月都为之昏暗,强调自然之力的强大。
- 唯有三门君不见:提到三门峡的静谧,表现出在这场洪水中难得的安宁。
- 惊波一起动乾坤:波涛翻起,撼动天地,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力量。
修辞手法:
- 夸张:如“日月昏”表现自然力量的巨大。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惊波一起动乾坤”将波涛与天地相联系,增强了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智慧的赞美。通过描绘大禹的治水壮举,表达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人类通过智慧与努力克服自然挑战的伟大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砥柱:象征着人类的智慧和力量。
- 浊浪:代表自然的狂暴与不羁。
- 三门:象征着宁静与安宁。
- 惊波:代表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砥柱”象征什么? A. 大自然的力量
B. 人类的智慧与努力
C. 神话传说 -
“唯有三门君不见”中“三门”指的是什么? A. 三个门
B. 三门峡
C. 三个山头 -
诗中用来形容波涛的词语是什么? A. 平静
B. 浊浪轩轩
C. 微波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长恨歌》:同样描绘了人类情感与自然景观的关系,但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深邃。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自然景色,流露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与感慨,风格更为柔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