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二月二十二日,送素君柩葬菱溪,舟中望寄园,凄然欲涕》
时间: 2025-01-04 11:30: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破晓溪烟,为谁催发临风橹。
岸花红日不胜情,才照人眉妩。
过眼华年迅羽。换瑶棺颓波东注。
芳魂应恋,水墨家园,白头臣甫。
画角江天,乱烽休警啼鹃苦。
殡宫萋草不成春,死忆王孙路。
如雪麻衣欲暮。抵河梁凄其争诉。
人天长恨,便化圆冰,夜深伴汝。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溪水烟雾缭绕,究竟是谁在催动那迎风的橹?
岸边的花在红日的照耀下显得情意绵绵,才照亮了人眉的妩媚。
转眼间,华年如飞羽般迅速流逝,换得那瑶棺在颓波中向东漂流。
芳魂应当眷恋,水墨的家园,白发的臣子此刻心痛。
画角声响在江天之间,战火纷扰难以平息,啼鹃声中充满苦楚。
殡宫中萋萋的草木无法代表春天的气息,死后仍忆起王孙的归路。
如雪的麻衣在傍晚时分欲遮掩,抵达河梁时凄惨地相诉。
人间的长恨,终究化作圆冰,夜深时与你相伴。
注释
- 破晓:清晨的意思。
- 溪烟:溪水上升起的烟雾。
- 为谁催发:为谁在催动。
- 红日不胜情:红日的光辉无法胜过那种情感。
- 华年:美好的年华。
- 瑶棺:用瑶石做的棺材,寓意珍贵。
- 芳魂:指亡者的灵魂。
- 殡宫:指安葬的地方。
- 王孙路:指旧时王孙贵族的归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觐虞,近代诗人,作品多以情感细腻著称,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擅长运用传统诗词的形式。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送别友人素君的葬礼上,诗人用此诗抒发对逝去的友人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的情景描绘和情感表达都与送别的主题紧密相连。
诗歌鉴赏
《烛影摇红》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沉的情感交织,展现了生死离别的主题。诗中清晨的溪水与岸边的花朵,象征着生机与美好,但在送葬的背景下,这些美好却显得更加渺小与无奈。诗人以“换瑶棺颓波东注”这一句,直接表达了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无情,仿佛在指引着逝者的归途。
通过“人天长恨,便化圆冰,夜深伴汝”一句,诗人将对友人的怀念与无尽的思念化为永恒的陪伴,表现出一种超越生死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古典诗词中常常被称为“长恨”,体现了人们对于逝去的珍惜与对生命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使得诗歌在抒情中不失其美感,令人感到共鸣与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破晓溪烟,为谁催发临风橹:清晨的溪水升起烟雾,问是谁在划动船只,开启新的旅程。
- 岸花红日不胜情,才照人眉妩:岸边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动人,照亮了人脸上的情感。
- 过眼华年迅羽:转瞬即逝的美好年华。
- 换瑶棺颓波东注:换来的是那珍贵的棺材,在波涛中向东漂流。
- 芳魂应恋,水墨家园,白头臣甫:逝者的灵魂应当眷恋那水墨山水的故乡,白发的臣子在此悲伤。
- 画角江天,乱烽休警啼鹃苦:画角声响起,战火纷扰,啼鹃声中充满悲苦。
- 殡宫萋草不成春,死忆王孙路:殡宫中杂草丛生,已无春意,死后仍怀念王孙的归路。
- 如雪麻衣欲暮,抵河梁凄其争诉:如雪般的麻衣在傍晚想要隐藏,抵达河梁时凄凉地相诉。
- 人天长恨,便化圆冰,夜深伴汝:人间的长恨终成冰冷的陪伴,夜深时与你共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瑶棺”比作珍贵的事物,暗示生命的珍贵。
- 对仗:如“岸花红日不胜情,才照人眉妩”对仗工整。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如“芳魂应恋”。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生死离别的痛苦。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揭示了人间情感的复杂和生命的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烟: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无常。
- 岸花:代表美好的事物与情感。
- 瑶棺:象征死亡和对逝者的尊重。
- 麻衣:代表逝者的身份与悲痛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破晓溪烟”指的是什么? A. 晨雾 B. 日出 C. 江水
-
“换瑶棺颓波东注”中“瑶棺”象征着? A. 财富 B. 死亡 C. 荣耀
-
诗中提到的“夜深伴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忘却 B. 怀念 C. 期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怀念,而《烛影摇红》则更强调对逝者的哀悼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古代文学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