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时间: 2025-01-19 22:39: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烛影摇红
作者: 陈曾寿 〔清代〕
薄命芳菲,更无啼处孤鹃悄。
疏钟凉满五更心,历历单衾晓。
愁雨愁风吟稿,算东皇何曾知道。
蛮笺蚀尽,象管枯时,幽窗斜照。
遮莫阴晴,眠蚕吐尽丝方了。
多生误住有情天,谁信瞢腾好。
百计难扶颠倒,悔东园苔綦曾到。
一番梦醒,清泪无痕,芳尘重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短暂和失落的感慨。诗中提到“薄命芳菲”,指的是花草的短暂生命,而“孤鹃悄”则说明环境的寂静。钟声在清晨五更时分显得格外凉意,作者的心情也随之沉重。接着,诗人抒发对风雨的忧愁,问东皇(指春天的主宰)是否了解自己的苦痛。接下来的句子描绘了诗人在幽静的窗边,看到斜照的烛光,感受到生活的凄凉和无奈。最后,诗人反思自己的情感经历,感叹人生的无常与难以挽回的失落,梦醒时分,留下的只有清泪与遗憾。
注释
- 薄命芳菲:指短命的花草,寓意美好的事物往往转瞬即逝。
- 孤鹃:孤单的杜鹃鸟,象征孤寂与悲伤。
- 疏钟:稀疏的钟声,暗示清晨的宁静与孤独。
- 东皇:春天的象征,指代春天的主宰。
- 蛮笺:粗糙的纸张,象征诗人的创作困境。
- 眠蚕:比喻蚕吐丝,暗指生活的繁杂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曾寿,字仲明,号香涛,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诗词修养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作者在经历了个人与社会的种种变故后,抒发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诗歌鉴赏
《烛影摇红》是一首充满感伤情怀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命短暂和情感失落的深刻思考。开篇“薄命芳菲”,迅速引出主题,强调了美好事物的脆弱与短暂,紧接着“孤鹃悄”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感。整首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疏钟”、“愁雨愁风”,这些意象既传达了诗人的心境,又增添了诗的氛围。
从形式上看,诗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营造出一种优雅而又伤感的情调。“遮莫阴晴”一语,既有对自然变化的感慨,也隐喻了人心的多变。最后,诗人以“清泪无痕,芳尘重扫”收尾,既是对过往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无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释然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薄命芳菲:开篇即点出花草的短暂,暗示人生的无常。
- 更无啼处孤鹃悄:孤独的杜鹃无声啼叫,渲染出环境的寂静与内心的孤独感。
- 疏钟凉满五更心:清晨的钟声让人感到凉意,心中惆怅。
- 历历单衾晓:清晨醒来,只有单薄的被褥,象征孤寂。
- 愁雨愁风吟稿:忧愁的雨和风,使得创作变得艰难。
- 算东皇何曾知道:对春天主宰的无奈感叹,似乎春天并不知晓自己的痛苦。
- 蛮笺蚀尽,象管枯时:象征创作的无力与萎缩,内心的焦灼。
- 幽窗斜照:窗外的光线暗示生活的希望与迷茫。
- 遮莫阴晴:自然的变化反映内心的波动。
- 多生误住有情天:对情感的迷茫与错位的认知。
- 百计难扶颠倒:生活的无奈与难以挽回的遗憾。
- 悔东园苔綦曾到:对曾经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悔恨。
- 一番梦醒,清泪无痕:梦醒后,留下的只有无痕的泪水与遗憾。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薄命芳菲”,将花草的短暂比作人生的脆弱。
- 拟人:如“愁雨愁风”使自然现象具有人类情感。
- 对仗:整首诗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过往情感的怀念与无奈。诗人用细腻的情感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与思索。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烛影:象征光明与希望,也暗示生命的脆弱。
- 孤鹃:孤独与哀伤的象征。
- 钟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蛮笺:创作的艰辛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薄命芳菲”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事物
B. 短暂的生命
C. 孤独的心情
D. 以上都是 -
“愁雨愁风”中的“愁”字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兴奋
D. 迷惘 -
诗人对“东皇”的提及有何含义? A. 赞美春天
B. 表达对春天的无奈
C. 感叹自然的美丽
D. 询问春天的到来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抒发对失去与孤独的感慨。
- 纳兰性德的《虞美人》:表达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思索。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更为洒脱;而陈曾寿则更多表现出细腻的情感与无奈。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两者均有对孤独的感受,但杜甫的情感更为深沉,陈曾寿则带有女性的细腻与柔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的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