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警世
唐寅 〔明代〕
世事如舟挂短篷,
或移西岸或移东。
几回缺月还圆月,
数阵南风又北风。
岁久人无千日好,
春深花有几时红。
是非入耳君须忍,
半作痴呆半作聋。
白话文翻译:
世间事务就像小船挂着短帆,或者向西岸移动,或者向东岸漂流。几度缺月又复圆,几阵南风又转北风。岁月长久,人能享受的好日子少之又少,春天深处,花儿又能红几时呢?是非之事听到耳中,你必须忍耐,半作痴迷,半作失聪。
注释:
字词注释:
- 挂短篷:指小船上挂着短帆,形容世事无常、漂泊不定。
- 缺月还圆月:形容月亮的圆缺变化,暗喻人生的起伏。
- 千日好:指长久的好日子,强调美好时光的难得。
- 春深花有几时红:意指春天已深,花开之时短暂,象征美好事物的易逝。
- 是非入耳君须忍:暗示生活中的纷争与闲言,劝人要忍耐。
典故解析:
- “缺月还圆”:出自古代诗词中对月亮的描写,象征人生的变幻。
- “春深花有几时红”: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源于古诗对春天的颂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诗人。他才华横溢,尤其以山水画和花鸟画闻名,诗歌作品众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警世》创作于唐寅的人生经历中,他经历了官场的失意与人生的波折,深感世事如潮,因而写下此诗,以警醒自己和读者。
诗歌鉴赏:
《警世》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在其中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首句“世事如舟挂短篷”,以船喻世事,形象地表达了生活的漂泊不定。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描绘月亮和风的变化,强调了时光的流逝与生活中的变化。诗人提到“岁久人无千日好”,凸显了人世间美好时光的稀缺,令人感到惋惜。而“春深花有几时红”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暗示春天虽然美丽,但其绚烂终究短暂,正如人生的快乐时光。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生活哲理: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和烦恼,应该选择忍耐和淡然,半作痴呆、半作聋的态度去面对。此种态度不仅是对生活的调适,也是对人生苦短的清醒认识。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与深邃的思想,展现了唐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事的警醒,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事如舟挂短篷”:比喻世事的变幻无常,像小船一样随风漂流。
- “或移西岸或移东”:世事的方向是不可预测的,暗示人生的选择与机遇。
- “几回缺月还圆月”:人生起伏如月亮圆缺,反映了生活的不稳定性。
- “数阵南风又北风”:风向的变化象征着外部环境的变迁,暗示人生的无常。
- “岁久人无千日好”:时间的流逝使得美好时光变得稀少。
- “春深花有几时红”:对美好事物的感慨,花开虽美,但短暂。
- “是非入耳君须忍”:生活中的纷争与争执,劝人要心平气和。
- “半作痴呆半作聋”:以无视是非的态度来应对生活的烦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世事比作小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生活的多变。
- 对仗:如“南风又北风”,呈现出对称的美感。
- 排比:通过不断列举变化的事物,加深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劝诫人们要以平常心面对生活中的波折与是非,珍惜短暂的美好时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舟:象征着人生的旅途,表明生活的漂泊与无常。
- 月: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起伏。
- 风:代表外部环境的变化与不稳定。
- 花:象征着青春与美好,然而又是短暂易逝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世事如舟挂短篷”比喻什么?
- A. 人生的美好
- B. 生活的无常
- C. 时间的流逝
-
“几回缺月还圆月”强调了什么?
- A. 月亮的美
- B. 人生的起伏
- C. 风的变化
-
诗中提到的“是非入耳君须忍”意味着什么?
- A. 忍耐与淡然
- B. 大声反驳
- C. 置之不理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唐寅的《警世》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唐寅更侧重于个人的无奈与淡然,而杜甫则在国家危亡中表达了忧国之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诗人唐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