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三首 其一》
时间: 2024-09-19 20:43: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三首 其一
作者: 高士奇 〔清代〕
满径蓬蒿,四壁萧条,车骑谁来。
讶瀛洲太史,退朝偶过,应门稚子,启户惊猜。
佩隐金鱼,马嘶玉勒,为问高生奚往哉。
长安市,向故人索米,古寺寻梅。
情深久坐茆斋,把破卷残书手自开。
笑疏狂风味,室无长物,羁栖景况,席已生埃。
微雪初晴,轻寒向晚,未忍留题凤字回。
归时候,感嗣宗青眼,频顾吾侪。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寂寥的场景。小路上长满了蓬蒿,四周显得萧条冷清,骑车的人寥寥无几。诗人惊讶地看到瀛洲的太史偶尔路过,门外的小孩子打开门,惊讶地猜测来者的身份。佩戴隐金鱼的马嘶声,玉勒的声音传来,似乎在询问这位高生去哪里。长安城里,诗人向老朋友索要米粮,古寺中寻梅花。情感深厚的他在茆斋中久坐,手中拿着破旧的卷书。虽然笑谈间风味悠然,但屋内物品稀少,羁旅的情景让人感到席上已然积满尘埃。微雪初晴,轻寒袭来,傍晚时分,不忍留题凤字的回信。归家的时候,感慨着嗣宗的青眼,频频回顾身边的朋友。
注释
- 蓬蒿:指杂草,形容环境的荒凉。
- 瀛洲:传说中的仙境,太史指的是官职,寓意高人。
- 佩隐金鱼:指佩戴金鱼的饰物,象征美好和吉祥。
- 长安市:长安城,古都,象征繁华。
- 茆斋:用茅草搭建的简陋居所。
- 凤字:古代书信的签名,寓意对高雅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士奇(1640-1704),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高士奇生活在清朝初期,政治动荡不安的时代,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国家政治更替之际。高士奇在此背景下,表露对故人的思念与对时局的感慨。诗中运用大量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沁园春三首 其一》是一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诗人内心世界的作品。诗中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蓬蒿、金鱼、梅花等,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开头的“满径蓬蒿”描绘出一种荒凉的氛围,带有浓厚的孤寂感。接下来的描写则逐渐转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尤其是对故友的思念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切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尤其是在“未忍留题凤字回”一句中,流露出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既有对过往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和情感的渲染上都极具层次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出个人的情感,更引发读者对人生命运、友谊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满径蓬蒿,四壁萧条,车骑谁来。
描述环境的荒凉,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讶瀛洲太史,退朝偶过,应门稚子,启户惊猜。
突出太史的高人地位,引发小孩子的好奇,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
佩隐金鱼,马嘶玉勒,为问高生奚往哉。
描绘出高生的身份和地位,同时表现出对其行踪的关切。 -
长安市,向故人索米,古寺寻梅。
透露出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与寻觅,古寺梅花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情深久坐茆斋,把破卷残书手自开。
表现了诗人沉浸在书卷中的状态,情感深厚。 -
笑疏狂风味,室无长物,羁栖景况,席已生埃。
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由与清净生活的向往。 -
微雪初晴,轻寒向晚,未忍留题凤字回。
寒冷的夜晚,未能留下书信,表现出对离别的无奈。 -
归时候,感嗣宗青眼,频顾吾侪。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与期望,显示出对未来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金鱼、梅花等意象隐喻美好与追忆。
- 拟人:描写马嘶声仿佛在询问,赋予了动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微雪初晴,轻寒向晚”,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情感深厚,意境悠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蓬蒿:象征荒凉与孤独。
- 金鱼:寓意美好与吉祥。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安市”是指哪个古都?
A) 南京
B) 长安
C) 洛阳
D) 成都 -
“佩隐金鱼”中的“金鱼”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好与吉祥
C) 友情
D) 孤独 -
诗中提到的“微雪初晴”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炎热的夏天
B) 寒冷的冬天
C) 温暖的春天
D) 秋天的丰收
答案
- B) 长安
- B) 美好与吉祥
- B) 寒冷的冬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高士奇的《沁园春三首》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现了对孤独和友谊的深刻思考,前者通过自然景象展现内心的感受,后者则通过月亮与酒的意象来表达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高士奇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诗词鉴赏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