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堤行·呈裴相公》
时间: 2025-01-14 15:15: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
宫中玉漏下三刻,朱衣导骑丞相来。
路傍高楼息歌吹,千车不行行者避。
街官闾吏相传呼,当前十里惟空衢。
白麻诏下移相印,新堤未成旧堤尽。
白话文翻译:
长安的大道上用沙子作为堤坝,早晨的风没有尘土,雨水也没有泥泞。
宫中漏水的时间已过三刻,穿着红衣的丞相骑马而来。
路边的高楼上停止了歌唱,成千上万的车辆无法通行,行人都避让。
街上的官吏相互传递着呼唤,眼前的十里路上只有空荡的街道。
白色的麻绳诏书下达,丞相的印章也被移走,新堤尚未完成,旧堤却已消失殆尽。
注释:
- 沙为堤:用沙子作为堤坝,暗指长安的防洪设施。
- 玉漏:指用玉石制成的漏壶,古代计时工具。
- 朱衣:红色的衣服,象征丞相的官服。
- 高楼息歌:高楼上的歌声停止,暗示街市冷清。
- 白麻诏:用白色麻绳制作的诏书,表示官方命令。
- 新堤未成:新的堤坝尚未完成,旧的堤坝已无法支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因其诗多描写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而著称。他的诗风质朴、真切,常常流露出对民生的关注与对政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长安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自然灾害频发之时。诗中描绘了因水患导致的交通瘫痪与官场的忙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困境及政治环境的复杂。
诗歌鉴赏:
《沙堤行·呈裴相公》是一首深具社会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张籍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展现了长安城的繁华与困境。开篇描绘长安大道沙堤的景象,既是一种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暗含了社会动荡的背景。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朝廷,提到丞相的到来,显示了权力的象征与官僚的忙碌。路边的高楼息歌、千车不行,无不流露出城市的萧条与居民的无奈。
诗中通过“白麻诏下移相印”一句,揭示了政治权力的转移与无情,反映了官场的变化及民众生活的影响。新旧堤坝的对比,既是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感慨,也是对社会变迁的思考。整首诗虽以写景见长,但情感深厚,既有对故土的眷恋,也对现实的无奈与哀叹,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安大道沙为堤:描绘长安的道路状况,暗示水患带来的影响。
- 早风无尘雨无泥:描绘清晨的宁静,形成对比,反衬后文的繁忙与混乱。
- 宫中玉漏下三刻:通过时间的流逝,暗示朝廷的事务繁忙。
- 朱衣导骑丞相来:丞相的到来象征着权力与官僚的活动。
- 路傍高楼息歌吹:街道的冷清,表现出民生的困苦。
- 千车不行行者避:交通停滞,众人退避,反映了社会的动荡。
- 街官闾吏相传呼:官吏的忙碌与无奈,展现了官场的复杂。
- 当前十里惟空衢:长安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变得空旷。
- 白麻诏下移相印:暗示权力的流动与变迁,带有讽刺意味。
- 新堤未成旧堤尽:新旧对比,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无常。
修辞手法:
- 对比:新旧堤坝的对比,反映社会的变迁。
- 拟人:街道与高楼的描写,赋予了环境以情感。
- 象征:朱衣、白麻诏等元素象征权力与命令。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长安的景象与社会现状,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治理与民生困苦的关心,表达了对时局的思考与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繁华背后的空虚与苦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安大道:象征繁华的都城。
- 沙堤:自然灾害与人类防御的结合,暗示社会动荡。
- 朱衣丞相:体现权力与官员的象征。
- 高楼与行人:反映了社会的冷清与人们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麻诏”的含义是什么?
- A. 官员的命令
- B. 民众的呼声
- C. 自然的灾害
- D. 诗人的创作
-
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都市生活
- C. 权力象征
- D. 社会动荡
答案:
- A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张籍与杜甫的诗风相似,均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困苦。杜甫在《春望》中也描绘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