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三首》

时间: 2025-01-06 09:04:29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

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

风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凉州词三首》
作者: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
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
应驮白练到安西。

古镇城门白碛开,
胡兵往往傍沙堆。
巡边使客行应早,
欲问平安无使来。

风林关里水东流,
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
无人解道取凉州。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傍晚时分,边城的雨下得很细,雁群低空飞过,芦笋刚刚萌芽,快要长齐了。远处传来无数铃声,仿佛有骆驼驮着白色长绸带向安西而来。

第二首:古镇的城门在白色的沙碛上开启,胡人常常在沙堆旁出没。巡边的使者应该早早出发,想问平安却没有人来。

第三首:风林关内的水向东流淌,白草和黄榆树经历了六十个秋天。边境的将士们都承受着主人的恩泽,却没有人理解他们为何要驻守凉州。

注释:

  • 凉州:古代地名,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
  • 雁飞低:指大雁在傍晚低飞,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气氛。
  • 白练:指白色的绸带,象征着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期盼。
  • 巡边使客:指负责边防巡逻的使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籍(约766年-830年),唐代诗人,字希声,号孟弦,生于今陕西省。以边塞诗闻名,擅长描写边疆的风土人情及士兵的生活。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唐代,反映了边疆战士的艰辛与对故土的思念。张籍生活在边境地区,常见到士兵与胡人的生活,因而生发出对边疆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凉州词三首》展示了张籍对边疆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情感。诗歌通过自然景象与人事的结合,描绘出边城的苍凉与士兵的孤独。第一首通过暮雨与低飞的雁群,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暗示着边疆的凄凉与不安;而远处的铃声则象征着希望与消息的渴望。第二首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巡边使者的缺席让人感到无奈与失落。最后一首中,水流与岁月的交织,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们对平安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丰富而深刻,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多重侧面,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情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边城暮雨雁飞低:描绘边城黄昏时分的雨景,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忧伤的气氛。
  • 芦笋初生渐欲齐:春天的生机与希望,暗示生活的继续。
  • 无数铃声遥过碛:铃声传来,暗示着远方的消息与思念之情。
  • 应驮白练到安西:期待着友人的来信或消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意象:水流、白草等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士兵的心境。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感慨与对平安的渴望,体现了对故土的思念与对战士艰辛的同情。

意象分析:

  • :象征迁徙与孤独。
  • 芦笋: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 铃声:象征着消息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凉州词》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边城暮雨”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平静
    D. 激动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 张籍的《凉州词》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有边塞的背景,但张籍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王之涣则更突出壮丽的自然景观。两者在意象与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值得深入探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