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凭虚螮蝀逼人寒,中有危亭百尺宽。
天接水腰呈绝景,风回帆脚涨狂澜。
半篙落日吟将就,一抹晴烟画亦难。
不是酒杯今日窄,直须邀月上栏干。
白话文翻译
在虚空中,风声呼啸,令人感到寒冷;
那儿有一座高耸的亭子,宽达百尺。
天空与水面相接,展现出绝美的景色,
风把帆撩动,浪潮汹涌。
夕阳西下,半篙的船桨轻轻荡漾,
一抹晴空的烟霞,画起来也是难以描绘的美丽。
今天的酒杯显得太小,
不如直接邀请明月,共同倚在栏杆上。
注释
- 螮蝀(dīng):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虫,常用以形容寒冷的风声。
- 危亭:高耸的亭子,象征着高远的境界。
- 水腰:水面,指的是湖水或江水的中部。
- 狂澜:巨大的波浪,暗指风浪的猛烈。
- 半篙:指船的桨,表示漂流在水上的状态。
- 晴烟:晴天里的云烟,象征着美丽的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南杰,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风貌。
创作背景
《垂虹亭》诞生于作者游览湖边的时刻,感受到自然景色之美,特别是水天相接的壮阔场景,引发了他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
诗歌鉴赏
《垂虹亭》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而又壮观的环境。开头以“凭虚螮蝀逼人寒”引入,展示了寒风的无情,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随后转到“中有危亭百尺宽”,亭子的高耸与宽广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仿佛在挑战自然的极限。
接着,诗人描绘了“天接水腰”的绝美景色,意象鲜明,体现了自然的壮丽和诗人的眼界。此时,风起帆动,巨浪滔天,恰如人生的波折与起伏,暗示着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而后半部分则引入了时间的元素,“半篙落日吟将就”,夕阳西下时光流逝的感慨,让人心生惆怅。最后一句“直须邀月上栏干”则是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诗人渴望与月共饮的美好愿景,象征着对人生理想的向往。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与变化,还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凭虚螮蝀逼人寒:在空旷的地方,寒风如虫般呼啸而来,令人感到寒冷。
- 中有危亭百尺宽:在这片空旷之地,有一座高大宽阔的亭子,象征着高远的理想。
- 天接水腰呈绝景:天空与水面相接,展现出令人赞叹的美景。
- 风回帆脚涨狂澜:风回旋着,船帆被吹得鼓起,巨浪也随之而起。
- 半篙落日吟将就:夕阳西下,船桨轻轻荡漾,吟唱着将要到来的夜晚。
- 一抹晴烟画亦难:即使是晴天的轻烟,画家也难以描绘出其美丽。
- 不是酒杯今日窄:今天的酒杯显得太小,无法盛下情绪。
- 直须邀月上栏干:不如直接邀请明月,与之共饮,表达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寒风比作虫子,形象生动。
- 对仗:如“天接水腰”和“风回帆脚”,形成一种和谐美感。
- 夸张:用“百尺宽”形容亭子的高大,增强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描绘自然美景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理想的追求。虽然面临寒风和巨浪的挑战,但诗人依然向往自由与美好,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亭子:象征高远理想与宁静。
- 夕阳:代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明月:象征理想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凭虚螮蝀逼人寒”中的“螮蝀”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虫子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动物
- D. 一种天气现象
-
诗中提到的“危亭”象征着?
- A. 人生的坎坷
- B. 高远的理想
- C. 自然的壮丽
- D. 时间的流逝
-
诗的最后一句“直须邀月上栏干”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酒的渴望
- B. 对理想的追求
- C. 对友谊的珍惜
- D. 对自然的无奈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孤独与感慨的情怀。
- 《夜泊牛渚怀古》: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融入了历史的感慨与人文情怀。
粗略解读
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不过《垂虹亭》更侧重于对理想与情感的追求,而《登高》则更多表现出人生的孤寂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