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内乡北山》
时间: 2025-01-17 10:51: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内乡北山
元好问
夏馆秋林山水窟,家家林影湖光。
三年间为一官忙。簿书愁里过,
笋蕨梦中香。父老书来招我隐,
临流已盖茅堂。白头兄弟共论量,
山田寻二顷,他日作桐乡。
白话文翻译:
在夏天的馆舍中,秋天的树林和山水的洞穴交相辉映,
每家每户都映衬着林影和湖光。
我在这三年间为了任官而忙碌,
在愁苦的簿书中度过时光,
梦中却能闻到笋和蕨的香气。
父老写信来邀请我隐居,
临水边已经搭起了茅草屋。
白发的兄弟们一起谈论着未来,
在山田中寻找两顷地,
希望将来能在桐乡安居。
注释:
- 夏馆:夏天的居所。
- 秋林:秋天的树林。
- 山水窟:山水交融的地方,指自然风光优美的环境。
- 簿书:指文书、官务的繁忙。
- 笋蕨:竹笋和蕨菜,都是自然的美味。
- 父老:当地的长辈、乡亲。
- 隐:指隐居,过悠闲的生活。
- 茅堂:茅草搭建的房子。
- 兄弟共论量:白发的兄弟们在一起讨论未来的规划。
- 桐乡:指未来理想的家乡。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提及的“隐居”与“山田”反映了中国古代士人追求隐逸生活的传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致,表达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纷扰的厌倦。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元好问,字天锡,号“遗山”,是元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人。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为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对官场的疲惫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临江仙·内乡北山》是一首典型的抒怀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开篇通过“夏馆秋林山水窟”的描绘,营造出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接着,诗人回忆自己在官场的忙碌与愁苦,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不满。梦中香气的描写,则暗示了他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以“白头兄弟共论量”结束,体现了与友人共同追寻理想生活的愿景,给人一种宁静和满足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自我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人们在繁忙的官场与宁静的乡村生活之间的内心挣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夏季的居所和秋天的森林,展示了自然的和谐美。
- 第二联表达了诗人因官职繁忙而感到的苦恼,暗示了对官场的厌倦。
- 第三联提及父老的邀请,暗示了回归自然的希望。
- 末联则描绘了与兄弟共同讨论未来理想生活的场景,展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期盼。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家家林影湖光”,工整而对称。
- 比喻: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结合,传达出深刻的情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烦扰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对理想家园的憧憬。
意象分析:
- 林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湖光:代表生活的清新与明亮。
- 笋蕨:意指自然的美好与丰盛。
- 茅堂:象征朴素的生活与归隐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临江仙·内乡北山》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元好问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笋蕨”象征着: A. 官场生活
B. 自然美食
C. 忧愁
D. 书籍 -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 A. 向往
B. 厌倦
C. 不在乎
D. 赞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隐逸生活思想。
- 《归园田居》:陶渊明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诗词对比:
- 元好问的《临江仙》和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洒脱,而元好问则更注重于生活的现实与理想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元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