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三 送董琴庵司马之任汾州》
时间: 2025-01-04 07:49: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其三 送董琴庵司马之任汾州
红旆远迎汾上路,楼船还赋秋风。
儿童骑就竹龙葱。塞烟含柳碧,关雨坠枫红。
汉相江都三策贵,勿需司马军容。
琴台撤幕敞芙蓉。高山千万叠,流水两三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董琴庵去汾州的场景。诗人用红色的旗帜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楼船在秋风中悠然行驶。儿童骑着竹龙玩耍,景色中塞外的烟雾笼罩着青柳,关隘间的雨水落下,映红了枫叶。汉朝的宰相在江都的三条策略非常珍贵,但并不需要司马的威武军容。琴台上的幕布已经拉开,露出盛开的芙蓉花。高山重重叠叠,流水潺潺,景色如画。
注释:
- 红旆:红色的旗帜,象征欢迎的仪式。
- 楼船:指的是装饰华丽的船只。
- 儿童骑就竹龙葱:儿童骑着竹制的龙玩耍,形象生动。
- 塞烟含柳碧:形容边塞的烟雾与碧绿的柳树相映成趣。
- 关雨坠枫红:关口的雨水落下,映红了枫树的叶子。
- 汉相江都三策贵:指的是汉朝宰相在江都提出的三条策略。
- 琴台撤幕敞芙蓉:琴台的幕布被拉开,露出盛开的芙蓉花。
- 高山千万叠,流水两三重:描述了层峦叠嶂的山和潺潺流水的景象。
典故解析:
- 汉相江都:指的是汉朝的宰相在江都提出的治国策略,强调了政治智慧的重要性。
- 司马军容:指的是三国时期司马懿的威武形象,带有一丝讽刺的意味,强调不需要过于强大的军事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奇龄,清代诗人,生于1646年,逝于1712年。他以诗词见长,风格多样,尤其擅长律诗和词。他的作品常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是送别董琴庵任职汾州时所作,表达了朋友之间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汾州作为一个重要的地方,赋予了此行更深的意义。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送别的情景与心情。开头的“红旆远迎汾上路”便以鲜艳的色彩和远道而来的意义,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氛围。接着,儿童骑竹龙的画面,带来一丝轻松与欢快,反映了人们对这个场合的喜悦。
紧随其后的塞外烟柳、关口雨枫,描绘了自然环境的美丽和秋天的气息,增强了送别的情感深度。诗人通过汉相与司马的对比,表达了对政治和军事手段的反思,强调了策略的珍贵与必要性。
最后的高山流水意象,则传达了一种宁静与悠远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增添了诗作的境界。整首诗在送别的情感中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旆远迎汾上路:用红色的旗帜在远处迎接,展现热情。
- 楼船还赋秋风:船在秋风中,既有动感亦有诗意。
- 儿童骑就竹龙葱:儿童的玩耍增添了生机。
- 塞烟含柳碧:描绘边塞的烟雾和青柳,体现自然之美。
- 关雨坠枫红:关口的雨水与红枫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时光流逝。
- 汉相江都三策贵:强调治国策略的重要性。
- 勿需司马军容:讽刺不需要强大的军队,突出智慧。
- 琴台撤幕敞芙蓉:形象生动,展现美丽的景色。
- 高山千万叠,流水两三重:最后的意象赋予诗作空间与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对比汉相与司马,增强了诗的深度。
- 拟人:儿童骑龙,赋予了玩耍的生动与乐趣。
- 对仗:如“高山千万叠,流水两三重”,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同时反思了政治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旆:代表热情与欢迎。
- 楼船:象征旅途的安宁与美好。
- 儿童:代表纯真与快乐。
- 塞烟、柳碧:描绘自然之美,带有乡愁。
- 汉相、司马:体现政治智慧与军事力量的对比。
- 琴台、芙蓉:象征文化与艺术的优雅。
- 高山、流水:代表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红旆”指的是什么? A. 白色的旗帜
B. 红色的旗帜
C. 绿色的旗帜
D. 蓝色的旗帜 -
诗中提到的“汉相江都三策”是指什么? A. 军事策略
B. 治国的策略
C. 经济政策
D. 教育方针 -
诗中“儿童骑就竹龙葱”描绘的是? A. 孩子们的欢乐场景
B. 成人的玩乐
C. 祭祀活动
D. 农田耕作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的送别诗,表达友情与离别的情感。
- 《夜泊牛津口》:白居易的作品,描绘自然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与《临江仙》:两首诗都涉及送别,但李白的诗更侧重于友情,毛奇龄的诗则融入了自然的描绘与政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