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西湖行宫八景 其七 领要阁
作者: 弘历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岚霭朝晡别,湖山趣不穷。
一时期领要,千古有高风。
借问双峰侧,何殊六法中。
惟观其大略,靖节许相同。
白话文翻译:
晨雾与晨曦相隔,湖光山色乐趣无穷。
在某一特定时期的风光,千古以来都有崇高的风范。
请问双峰的旁边,与六法中的意境有什么不同呢?
只不过是观其大略,靖节的风范大概是相同的。
注释:
- 岚霭: 指山间的雾气和云霭。
- 朝晡: 早晨与傍晚。
- 趣: 这里指趣味、乐趣。
- 高风: 高尚的风范。
- 双峰: 指西湖附近的山峰。
- 六法: 指古代文学创作的六种基本法则。
- 靖节: 指一种清静高洁的风范。
典故解析:
“六法”源自古代对文学创作的规范,强调了艺术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提及双峰可能是在暗指西湖的美景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弘历,即清代的乾隆皇帝,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词多描绘自然、抒发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乾隆时期,反映了他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及其对文化与道德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西湖行宫八景 其七 领要阁》表达了诗人对西湖自然美的赞赏以及对人文风范的追求。开篇的“岚霭朝晡别”描绘了湖面清晨与傍晚的雾霭,暗示自然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接着“湖山趣不穷”则展现了西湖山水的无穷魅力,诗人似乎在沉醉于这幅美景中。
在中间部分,诗人提到“一时期领要,千古有高风”,表明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认为特定时期的风光与文化应当被后世铭记。诗句“借问双峰侧,何殊六法中”则通过提问的形式,表现出诗人对西湖风景与文学创作之间关系的思考。最后一句“惟观其大略,靖节许相同”,强调了在观察与欣赏大自然的同时,内心应有高洁的品格与节操。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西湖的美丽,还蕴含着对人文精神的反思和追求,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早晨与傍晚的山雾,表达对自然的感受。
- 第二联:强调历史的深厚与高尚的风范。
- 第三联:通过提问引入对比,探讨美的不同表现。
- 第四联:总结观察所得,强调内心的品格。
-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岚霭”与“湖山”形成鲜明对比,突显自然之美。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高尚人品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入理解。
意象分析:
- 岚霭: 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流转。
- 湖山: 代表了西湖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怀。
- 双峰: 可能象征着高洁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风”指的是:
A. 山的高耸
B. 高尚的风范
C. 风的速度 -
“惟观其大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态度?
A. 对细节的关注
B. 对整体的把握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 王勃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可以将《西湖行宫八景 其七 领要阁》与《滕王阁序》进行对比,分析两首诗在描绘自然美和人文情怀上的异同。两首诗都展现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但《滕王阁序》更强调历史的流转与个人的感慨,而《领要阁》则更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西湖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