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新里馆
愁人待晓鸡,秋雨暗凄凄。
度烛萤时灭,传书雁渐低。
客来知计误,梦里泣津迷。
无以逃悲思,寒螀处处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愁苦的人在秋雨纷纷的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情景。他等着天亮,听着鸡叫声,心中充满忧愁。夜晚的烛光随着萤火虫的消逝而暗淡,传书的雁群也逐渐飞低,带来一阵阵思念。客人来访却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计划失误,梦中更是泪流满面,迷失在回忆中。最终,他无法摆脱心中悲伤的思绪,耳边只听见寒蝉的啼叫声,四处回荡,令人更加感到凄凉。
注释
- 愁人:指心中愁苦的人。
- 晓鸡:天亮时鸡鸣。
- 秋雨:指秋天的雨,通常给人带来凄凉的感觉。
- 度烛:夜晚的烛火。
- 萤:萤火虫,象征着夜晚的微光。
- 传书雁:即信鸥,古代用雁传递书信。
- 津迷:泪水模糊了视线。
- 寒螀:寒蝉,凄凉的秋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约842年-约894年),字仲明,号惭愧,晚唐诗人,世称“钱惭愧”。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博学多才,以五言绝句见长,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描绘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宿新里馆》写于诗人旅途中的一夜,正值秋季,诗人因思念故人而感到忧愁,作品反映了他在陌生环境中的不安与孤独。
诗歌鉴赏
《宿新里馆》是钱起的一首经典诗作,情感深邃而细腻,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全诗以“愁人待晓鸡”开头,立刻引人入胜,描绘出一个愁苦的旅人,等待天明的心情。诗中通过“秋雨暗凄凄”表现出秋季的萧瑟和环境的压抑,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氛围。接着“度烛萤时灭”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孤寂,烛光的微弱与萤火虫的消失象征着希望的渺茫。
“传书雁渐低”不仅表达了思念的情感,更暗示了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的难度,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无奈。随后“客来知计误”则是对计划的自省,显示出旅人对人生选择的懊恼与反思。“梦里泣津迷”描绘出梦境中的泪水,进一步凸显了内心的苦痛与迷茫。最后一句“无以逃悲思,寒螀处处啼”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寒蝉的啼叫不绝于耳,象征着诗人无法逃避的悲伤与思绪。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高超艺术成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愁人待晓鸡:愁苦的人在等待清晨鸡鸣,表现了他的焦虑与不安。
- 秋雨暗凄凄:秋天的雨下得沉沉,环境显得更加凄凉,暗示了诗人的心情。
- 度烛萤时灭:烛火正在慢慢熄灭,萤火虫的光也消失了,象征着希望的消逝。
- 传书雁渐低:信鸥飞得越来越低,暗示着信息的传递变得困难,思念愈加加深。
- 客来知计误:客人来访让诗人意识到自己的计划失误,内心充满懊恼。
- 梦里泣津迷:在梦中流泪,迷失在思念之中,显示出诗人的痛苦。
- 无以逃悲思:无法逃避内心的悲伤与思绪。
- 寒螀处处啼:寒蝉四处啼叫,更加衬托出孤独和凄凉。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寒螀处处啼”,通过赋予寒蝉以人的特征,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将时间的流逝与烛火的熄灭作比,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孤独与思念为主题,通过描绘秋雨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对故人的深情怀念与内心的苦楚,展现出人对情感的无奈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鸡:象征希望与新生,但在诗中却与愁苦相伴。
- 秋雨:自然环境的描写,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萤火虫:象征夜晚的微光,暗示渺小的希望。
- 信鸥:传递思念与信息,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寒螀:凄凉的声音,象征孤独与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宿新里馆》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钱起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传书雁”意指什么?
- A) 传递信息的鸟
- B) 送信的人
- C) 一种昆虫
- D) 诗人的朋友
-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描绘自然风光
- B) 表达个人的孤独与思念
- C) 赞美友谊
- D) 记录历史事件
答案
- B) 钱起
- A) 传递信息的鸟
- B) 表达个人的孤独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是表达思念之情,但更侧重于乡愁。
- 《月夜忆舍弟》:描绘了兄弟之间的深情,情感更为直接。
粗略解读
虽然主题相似,但《宿新里馆》更强调孤独的旅途感受,而《静夜思》则更富有浓厚的乡愁情怀。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类情感的细腻观察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