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

时间: 2025-01-08 21:35:43

汉宫铅粉净无痕。

蜡点寒梢水畔村。

忍犯冰霜欺竹柏,肯同雪月吊兰荪。

骚人咏去清诗健,驿使传来旧典存。

病眼浑疑春思早,一枝聊洗画图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瑞鹧鸪
汉宫铅粉净无痕。
蜡点寒梢水畔村。
忍犯冰霜欺竹柏,
肯同雪月吊兰荪。
骚人咏去清诗健,
驿使传来旧典存。
病眼浑疑春思早,
一枝聊洗画图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汉宫的美丽,铅粉的痕迹在阳光下显得清晰无痕。水边村庄的寒梢上,蜡点似乎是点缀。面对冰霜,竹子和柏树也忍不住感到寒冷,而雪月则陪伴着兰花和荪草。骚人们吟咏留下了清新的诗篇,驿使们传递着古老的典籍。病眼让我怀疑春天的思绪已来得太早,随便插上一枝,似乎要洗去那幅昏暗的画图。


注释:

字词注释:

  • 铅粉:古代用于妆饰的粉末,象征着美丽。
  • 蜡点:指蜡烛的滴落痕迹,这里用以描绘景物的细腻。
  • 忍犯:忍受、容忍。
  • 竹柏:竹子和柏树,象征坚韧。
  • 吊兰荪:两种植物,常用于比喻清雅。
  • 骚人:指文人或诗人。
  • 驿使:古代传递文书的人,象征消息的传播。
  • 病眼:视力不佳,象征对景物的模糊。

典故解析:

  • 汉宫:指汉代的宫廷,常用以象征美丽和繁华。
  • 清诗:指清新高雅的诗歌。
  • 春思:春天的思绪,常与爱情和生命的复苏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本诗为佚名作品,创作于宋代,具体作者不详。宋代是中国文学的繁荣时期,诗歌风格多样,关注生活的细致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写于春天,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瑞鹧鸪》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开头的“汉宫铅粉净无痕”暗示着一种优雅的美,铅粉的干净无痕象征着纯粹的美好。接着通过“蜡点寒梢水畔村”描绘出水边村庄的寒冷,给人一种清新而略带寒意的感觉。

诗中的“忍犯冰霜欺竹柏”则表现出自然界的严酷,而“肯同雪月吊兰荪”则表现出一种清雅的气质,二者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受。诗的后半部分提到“骚人咏去清诗健”,不仅表现出文人的才情,也反映出诗人在传承文化和诗歌的责任感。

最后两句“病眼浑疑春思早,一枝聊洗画图昏”更是引人深思,表现出诗人对美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反思。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讲究,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给予读者一种清新而又忧伤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宫铅粉净无痕:描绘汉宫的女子妆容,暗示优雅和纯净。
  2. 蜡点寒梢水畔村:水边的寒梢上有蜡点,表现出自然的细腻与寒冷。
  3. 忍犯冰霜欺竹柏:竹树和柏树在冰霜中受欺凌,象征坚韧与忍耐。
  4. 肯同雪月吊兰荪:与雪和月一起,兰草和荪草相伴,代表清雅的情怀。
  5. 骚人咏去清诗健:文人吟咏留下了清新的诗篇,表现出文化的传承。
  6. 驿使传来旧典存:驿使传递着古老的典籍,体现出对传统的珍视。
  7. 病眼浑疑春思早:诗人因眼疾而对春天的到来感到疑惑,暗示对生命的思考。
  8. 一枝聊洗画图昏:用一枝花朵来洗去昏暗的画图,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铅粉比作美丽,丰富了诗的意象。
  • 拟人:自然界的元素表现出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忍犯冰霜”和“肯同雪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诗人传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宫:象征繁荣与美丽。
  • 铅粉:代表纯洁与优雅。
  • 蜡点:细腻的生活瞬间。
  • 冰霜:自然的严酷。
  • 竹柏:坚韧的象征。
  • 兰荪:清雅与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汉宫”象征着什么?

    • A. 严酷的自然
    • B. 美丽与繁荣
    • C. 诗人的忧伤
  2. “忍犯冰霜欺竹柏”中“忍犯”的意思是什么?

    • A. 逃避
    • B. 忍耐
    • C. 欺骗
  3. 诗的最后一句“一枝聊洗画图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未来的恐惧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瑞鹧鸪》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个人情感的表达,但《瑞鹧鸪》更侧重于细腻的意象描绘,而《月下独酌》则强调孤独与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