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牺象既饰,罍俎斯具。我郁载馨,黄流乃注。峨峨卿士,骏奔是务。佩上鸣阶,缨还拂树。悠悠亿兆,天临日煦。
白话文翻译:
祭祀用的牺牲已经装饰完毕,祭坛上的酒器和食器也准备好了。我心中充满了芳香的祝愿,黄酒也开始倾注。高高在上的贵族们,忙着奔走准备。佩饰在身上响起的声音,缨带轻轻拂过树木。如此悠悠万众,天上阳光普照,温暖人心。
注释:
- 牺象:指祭祀用的牺牲动物,象征着祭祀的庄重。
- 罍俎:指酒器和食器,是祭祀时使用的器具。
- 郁载馨:形容心中充满芳香的祝愿,表达了对祭祀的虔诚。
- 峨峨卿士:形容高贵的士人,展现出其威仪。
- 骏奔是务:形容贵族们忙于奔走,准备祭祀。
- 佩上鸣阶:佩饰在身上,走在台阶上发出声响。
- 缨还拂树:缨带轻轻拂过树木,形象生动。
- 悠悠亿兆:形容众多的民众,气氛热烈。
- 天临日煦:形容阳光明媚,给予人们温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年-513年),字景仁,南朝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以其清新典雅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以及社会风貌,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士人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士族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风气与文化活动活跃。诗中描绘的是一次盛大的祭祀活动,展现了当时对传统文化和礼仪的重视。
诗歌鉴赏:
《梁宗庙歌七首 其四》以祭祀为主题,展现了庄重而典雅的气氛。开头的“牺象既饰,罍俎斯具”直接点明了祭祀的准备,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接着,诗人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集体的祭祀活动中,通过“我郁载馨”的表达,传递出对先祖的敬仰与祝福。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贵族士人们的忙碌与仪态,强调了祭祀活动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在意象上,诗中涉及到的“峨峨卿士”和“悠悠亿兆”不仅描绘了参与祭祀的人群,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的地位与责任。阳光的描绘则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种温暖与和谐的气氛,使得这一盛大的祭祀活动显得更加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牺象既饰:说明祭品已经准备妥当,给人一种紧张而期待的气氛。
- 罍俎斯具:进一步强调仪式的正式与隆重,暗示着祭祀的繁琐与重要。
- 我郁载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虔诚与对先人祝福的情感。
- 黄流乃注:黄酒的倾注象征着对先人的敬意,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 峨峨卿士:描绘了参与祭祀的士人形象,体现出他们的地位与责任。
- 骏奔是务:突显出准备祭祀的忙碌感,增强了诗的动感。
- 佩上鸣阶:形象地展现出士人佩饰的声音,营造出一种仪式感。
- 缨还拂树:通过细节描写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增强了视觉效果。
- 悠悠亿兆:体现了人群的规模与热烈的气氛,展现了集体的力量。
- 天临日煦:以自然景象来象征人们内心的温暖与和谐,结束时给人以美好的印象。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如“牺象既饰,罍俎斯具”,增强了艺术效果。
- 意象:利用牺牲、祭坛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庄重的祭祀氛围。
- 比喻:将祭祀与自然的关系联系在一起,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表达对先祖的崇敬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中士人阶层的责任与担当。通过描绘盛大的祭祀场景,诗人展现了一个和谐而崇高的社会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牺象:象征着祭祀的庄重与牺牲精神。
- 罍俎:代表着祭祀的物质准备,体现了对传统的敬重。
- 峨峨卿士:象征着士人阶层的威仪与责任。
- 悠悠亿兆:展现了民众的参与,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牺象”指的是什么? A. 动物祭品
B. 酒器
C. 食器
D. 祭坛 -
“我郁载馨”中的“郁”意为? A. 忧愁
B. 芳香
C. 忍耐
D. 忍受 -
诗中描绘的祭祀活动主要是为了? A. 祭奠先人
B. 迎接宾客
C. 庆祝节日
D. 休闲娱乐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祭妹文》——李白
- 《祭侄文稿》——王羲之
诗词对比:
- 沈约的《梁宗庙歌》与李白的《祭妹文》都表现了对亲人或先祖的怀念与崇敬,沈约侧重于社会仪式的庄重和集体感受,而李白则更多地体现个人情感的深邃与悲伤。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选》
- 《沈约诗文集》
- 《古代祭祀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