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北郊登歌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11:23:28

至哉坤元,实惟厚载。

躬兹奠飨,诚交显晦。

或升或降,摇珠动佩。

德表成物,庆流皇代。

纯虾不愆,祺福是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至哉坤元,实惟厚载。
躬兹奠飨,诚交显晦。
或升或降,摇珠动佩。
德表成物,庆流皇代。
纯虾不愆,祺福是赉。

白话文翻译:

太极元气真是广大深厚,
我亲自举行祭典,诚心交替光明与阴暗。
有的人升迁,有的人降职,
珠宝摇动,佩饰也随之而动。
德行显现,万物成形,
福祉在皇朝之间流淌。
纯粹与虔诚决不会犯错,
吉祥的福祉是天赐的恩惠。

注释:

  • 坤元:指大地的本源,象征着广博和包容。
  • 奠飨:指举行祭典,供奉食物。
  • 显晦:明与暗的交替,暗指阴阳变化。
  • 摇珠动佩:形容佩饰因动作而发出的声音,象征着升迁或降职的变化。
  • 德表成物:指德行的表现使万物得以形成。
  • 庆流皇代:意指庆祝在皇朝之间的福祉。
  • 纯虾不愆:强调纯粹和虔诚不会出现错误。
  • 祺福是赉:吉祥的福气是上天的恩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生于434年,卒于513年。他是王朝的重要文人,曾任职于南梁政权,致力于文学创作。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擅长表达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

《梁北郊登歌二首》是沈约在其政治生涯中,以亲自参与祭典而写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礼仪制度与哲学思想。诗中表达了对天地、德行及福祉的思考,体现了士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歌鉴赏:

沈约在《梁北郊登歌二首》其二中,通过对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深刻观察,将天地之间的关系与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诗的开头便以“至哉坤元”引入,强调了天地的广大与深厚,意在表达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接着,通过“躬兹奠飨”,沈约展现了作为祭祀者的责任,体现出对传统礼仪的尊重与对天地的敬畏。

诗中提到“或升或降,摇珠动佩”,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社会中的变动与起伏,暗示着权势与地位的不稳定,也反映出人们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接受。接下来的“德表成物,庆流皇代”,则进一步延展了人德行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了道德的力量对社会的影响。

最后的“纯虾不愆,祺福是赉”中,沈约表达了对纯粹品德的追求与对福祉的期待,展现出对未来的希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深邃思考,传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沈约深厚的哲理思考与高尚的人格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至哉坤元:开篇赞美天地的厚重,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
  • 实惟厚载:强调自然的包容,暗示着人类应当感恩。
  • 躬兹奠飨:指自我参与祭典,体现出一种责任感。
  • 诚交显晦:意指光明与阴暗的交替,暗示人生的多变。
  • 或升或降:描绘权力与地位的变化,体现社会的复杂性。
  • 摇珠动佩:以细节描写传达诗人对世事的敏感与思考。
  • 德表成物:强调道德的力量,暗示人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 庆流皇代:强调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福祉与传统的延续。
  • 纯虾不愆:展现对纯粹品德的追求,强调诚实的重要性。
  • 祺福是赉:最后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的句子结构多为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摇珠动佩”比喻社会的变动,形象生动。
  • 夸张:如“至哉坤元”,强调天地的伟大,增强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天地、德行与福祉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体现了南北朝时期士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坤元:象征大地,代表包容与厚重的自然力量。
  • 奠飨:代表祭典,体现人类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与尊重。
  • 珠、佩:象征权力与地位的变迁,反映人们的命运。
  • :代表道德与品德,强调其对社会的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坤元”指的是什么? A. 天空
    B. 大地
    C. 海洋
    D. 山脉

  2. “或升或降”中的“升”与“降”主要指什么? A. 人的情绪
    B. 权力与地位
    C. 天气变化
    D. 生命的起伏

  3. 诗中提到的“祺福”指的是什么? A. 物质财富
    B. 吉祥的福气
    C. 权力地位
    D. 自然景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望》 杜甫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以个人情感为主,更多地表达思乡之情。
  • 《春望》:杜甫则借景抒情,反映了国破家亡的沉重心情。
  • 《登高》:同样是登高望远,表现出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索。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2. 《南北朝文学史》
  3. 《沈约研究》
  4. 《古诗文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