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沈约的《梁北郊登歌二首 其一》原文如下:
方坛既塪,地只已出。盛典弗愆,群望咸秩。乃升乃献,敬成礼卒。灵降无兆,神飨载谧。允矣嘉祚,其升如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典礼,方形的坛子上已经搭建完毕,土地上也显露出其本来面目。盛大的典礼没有任何失误,众人的期望都得以实现。于是我们开始升坛献祭,恭敬地完成了礼仪。神灵的降临没有任何预兆,安宁的神明享用着这些祭品。确实啊,这样的福祉就如同旭日东升。
注释:
- 方坛:方形的祭坛,古代祭祀时使用的一种坛。
- 既塪:已经搭建完成。
- 盛典:盛大的典礼或仪式。
- 弗愆:没有错误,表示仪式进行得很顺利。
- 群望:众人希望,大家的期望。
- 乃升乃献:于是开始升坛和献祭。
- 灵降无兆:神灵降临没有任何预兆。
- 神飨载谧:神明享受着祭品,安宁地接受祭祀。
- 嘉祚:美好的福泽或好运。
- 如日:比喻光明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年-513年),字逸人,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和诗人。他是梁朝的重要人物之一,以其诗歌、散文和评论而闻名。沈约的诗风以清丽、典雅著称,擅长表现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梁北郊登歌》是在一个盛大的祭典或典礼上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神灵和自然的崇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祭祀活动的描述,更是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一场隆重的祭祀活动,体现了古人对神灵的敬畏与崇拜。诗的开篇通过描述祭坛的搭建和土地的显露,展示了仪式的庄重气氛。紧接着,诗人强调盛典的顺利进行,展现出参与者的虔诚与期待。
在“灵降无兆”这一句中,诗人巧妙地表达出神灵降临的神秘感,暗示着祭祀的成功与否并非完全在于人力,而是要有天意的眷顾。“神飨载谧”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神秘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圣的氛围。
最后,诗人以“允矣嘉祚,其升如日”收尾,借用“日”的意象,象征着希望和光明,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美好祝愿。这种意象的运用让整首诗在气势上得以升华,令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方坛既塪,地只已出:祭坛已经搭建完成,地面也恢复了本色,象征着准备工作的完成。
- 盛典弗愆,群望咸秩:盛大的典礼没有任何失误,众人的期望都得到了满足。
- 乃升乃献,敬成礼卒:开始升坛献祭,恭敬地完成了所有的礼仪。
- 灵降无兆,神飨载谧:神灵的降临没有预兆,安宁的神明享用着祭品。
- 允矣嘉祚,其升如日:确实,福泽如同升起的太阳,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日,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 对仗:如“乃升乃献”、“神飨载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增强语气,营造出盛典的庄重。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祭祀活动展开,表达了古人对神灵的敬畏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方坛:象征着祭祀的庄重与神圣。
- 神灵:代表着自然界的力量与神秘。
- 日:象征着希望、光明与美好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方坛既塪”中的“坛”指的是: A. 坑 B. 祭坛 C. 墓碑
-
“灵降无兆”表达了什么含义? A. 神灵降临有预兆 B. 神灵降临没有预兆 C. 神灵不降临
-
“其升如日”中“日”象征着: A. 黑暗 B. 光明与希望 C. 月亮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同样表现了人与神灵、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了自然与人情的和谐。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同样以自然意象表达情感,但更强调个人情感的孤独。
- 《登高》(杜甫):描绘高处的景象与人生的感慨,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大辞典》
- 《沈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