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次箫》

时间: 2025-01-04 09:08:19

小草都含微笑。

远山自写春容。

碧波恰衬夕阳红。

衣香人影,一阵落花风。

不恨而今不见,三春盼到三冬。

相思未必两心同。

新词和就,弹泪托征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次箫
作者: 顾随
小草都含微笑。远山自写春容。碧波恰衬夕阳红。衣香人影,一阵落花风。不恨而今不见,三春盼到三冬。相思未必两心同。新词和就,弹泪托征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小草在阳光下微笑,远山展现出春天的容颜,碧波与夕阳相映成辉。衣香飘逸的人影在落花的风中轻舞。诗人并不怨恨现在的分别,只期待春天的到来,甚至在漫长的冬季中也在期盼。相思的情感不一定是双方的共鸣。于是,诗人用新词来表达对远方人的思念,并借助征鸿传达自己的泪水。

注释

  1. 小草:春天的象征,象征着生命和希望。
  2. 微笑: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然界的生机。
  3. 衣香人影:形象描绘,表现出人的优雅与自然的融合。
  4. 不恨而今不见:表达了对离别的淡淡惆怅,而非怨恨。
  5. 新词和就:指代用新的词句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随,近现代著名诗人,擅长词曲,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春季,正值万物复苏之时,诗人借此表达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 次箫》以自然景物为切入点,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远方人的思念。开篇通过“微笑”的小草和“春容”的远山,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诗人在描绘美景的同时,融入了个人情感,特别是在描写“衣香人影”和“落花风”时,构建起一种温柔而又惆怅的意境。诗的最后部分,诗人表达了对相思的感慨,指出相思并不一定是双方的共鸣,反而可能是单方面的情感流露。整体来看,诗歌以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情感的细腻体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小草都含微笑:春天的小草在阳光下生机勃勃,似乎在微笑。
    2. 远山自写春容:远处的山峦也因春天而展现出美丽的容颜。
    3. 碧波恰衬夕阳红:清澈的水波映衬着红艳的夕阳,形成美丽的画面。
    4. 衣香人影,一阵落花风:芳香的衣服和人影在落花的风中轻轻摇曳,充满了春的气息。
    5. 不恨而今不见,三春盼到三冬:尽管现在的分别让人感到惆怅,但诗人依然期待春天的到来。
    6. 相思未必两心同:思念并不一定是双方的情感共鸣,有时只是单方面的思念。
    7. 新词和就,弹泪托征鸿:用新词来抒发情感,借助远飞的鸿雁传达自己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拟人:小草“含微笑”,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衣香人影,一阵落花风”,突出诗歌的韵律美。
    • 比喻:将思念比作“弹泪”,形象地传达情感的深刻。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自然的美景,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离别的惆怅,探讨了相思的复杂情感,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和爱情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小草:象征生命的重生和希望。
  • 远山:代表稳重与永恒,春天的美好。
  • 碧波: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衣香人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落花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瞬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小草都含微笑”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2. “不恨而今不见”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怨恨
    • B. 期待
    • C. 惆怅
  3. 诗中的“相思未必两心同”意指什么?

    • A. 双方都有相思之情
    • B. 思念常常是单方面的
    • C. 相思只在春天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她同样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与思念,但焦点更集中在个人的情感上;而顾随的《临江仙 次箫》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及四季的变化,展现了一种更为广阔的视野。

参考资料

  • 《古代诗词鉴赏》: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技巧。
  • 《顾随诗文集》:收录顾随的主要作品,提供背景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