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颐和园。己巳,一九二九年》

时间: 2025-01-17 10:24:02

曾是官家临幸地,五云楼阁玲珑。

余花寂寞为谁红。

棘生石虎殿,镜掩玉狸宫。

少壮几时欢乐极,横汾人去匆匆。

白云黄叶夕阳中。

楼船随逝水,箫鼓咽秋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颐和园
曾是官家临幸地,五云楼阁玲珑。
余花寂寞为谁红。
棘生石虎殿,镜掩玉狸宫。
少壮几时欢乐极,横汾人去匆匆。
白云黄叶夕阳中。
楼船随逝水,箫鼓咽秋风。

白话文翻译

这地方曾是皇帝亲临的圣地,五云楼阁精美玲珑。
那些孤寂的花儿,为谁而绽放红色?
荆棘围绕着石虎殿,镜子掩映着玉狸宫。
年轻时的快乐时光究竟有多久,横汾江边的人们匆匆而去。
在夕阳的映照下,白云和黄叶交织。
楼船随流水而去,箫声和鼓声伴随着秋风轻轻叹息。

注释

  • 官家:指皇帝或权贵。
  • 临幸地:皇帝临幸的地方。
  • 五云楼阁:形容楼阁的精美,五云指五彩祥云。
  • 余花:指剩下的花,暗示岁月流逝。
  • :荆棘,象征艰难和困扰。
  • 石虎殿、玉狸宫:古代建筑,象征帝王的奢华与神秘。
  • 横汾:指横汾河,意指远离的地方。
  • 楼船:指停靠在水边的船。
  • 箫鼓:乐器,常用于古代音乐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咏雩,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年间。他的诗作多表现对故国的眷恋与对历史的反思,风格清新,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1929年,正值民国时期,国家面临动荡与变革,诗人借颐和园之美,抒发对过往繁华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感伤。

诗歌鉴赏

《临江仙·颐和园》通过描绘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与对过往繁华的怀念。诗的开头,诗人以“曾是官家临幸地”引入,暗示这片园林曾经辉煌的历史。接着提到“余花寂寞为谁红”,不仅描绘了凋零的花朵,也映射出诗人对人事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无奈。

“少壮几时欢乐极”,是对年轻时期欢乐时光的追忆,随着时光流逝,欢乐似乎已成往事,留下的只有匆匆的离别和对往昔的追思。后半部分,诗人在夕阳下的景象中,描绘了自然的变化,通过“白云黄叶夕阳中”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最后以“楼船随逝水,箫鼓咽秋风”收尾,表现了随波逐流的无奈与对秋风的惆怅,形成了全诗的情感高潮。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融合了自然与人文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是官家临幸地:引入历史的辉煌,曾经是皇帝宠幸之地。
  2. 五云楼阁玲珑:描绘精美的建筑,象征着繁华与美丽。
  3. 余花寂寞为谁红:孤寂的花朵,暗示岁月的流逝与无奈。
  4. 棘生石虎殿,镜掩玉狸宫:用对比展示奢华背后的困扰与隐秘。
  5. 少壮几时欢乐极:反思年轻时的快乐,感叹时光易逝。
  6. 横汾人去匆匆:人们的匆忙,象征生活的无常。
  7. 白云黄叶夕阳中:自然景色与时间的流逝交织。
  8. 楼船随逝水,箫鼓咽秋风: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表达离别的哀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楼船随逝水,箫鼓咽秋风”,呈现出和谐的音律。
  • 比喻:如“余花寂寞”,用花比喻人事的无奈。
  • 拟人:如“箫鼓咽秋风”,赋予乐器以感情,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历史的回忆与个人的感慨,诗人通过对颐和园的描绘,抒发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让读者体会到一种深刻的历史感与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五云楼阁:象征繁华与美丽的历史。
  • 余花:象征逝去的时光与孤独的情感。
  • 石虎殿、玉狸宫:代表权力与奢华的背后隐秘。
  • 夕阳:象征生命的终结与时间的流逝。
  • 楼船:象征人生的旅程与随波逐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官家”指的是谁?
    A. 普通百姓
    B. 皇帝
    C. 文人

  2. “余花寂寞”为谁而红,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孤独与无奈
    C. 希望

  3. 诗中提到的“楼船”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人生的旅程与流逝
    C. 自然景观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经典作品,描绘春夜美景,感叹人生。
  • 《登高》:王之涣的诗作,表达对自然的沉思与人事的感慨。

诗词对比

  • 《临江仙·颐和园》与《春江花月夜》:两者都表现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但前者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思,后者则以自然景色为主线,展现出一种隐逸的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黄咏雩诗集》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背景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