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仆射裴相公感恩言志(穆宗长庆二年,裴度罢)》
时间: 2025-01-06 10:26: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仆射裴相公感恩言志(穆宗长庆二年,裴度罢) ——韩愈
文武功成后,居为百辟师。
林园穷胜事,钟鼓乐清时。
摆落遗高论,雕镌出小诗。
自然无不可,范蠡尔其谁。
白话文翻译:
在文武事业都取得成功之后,作为百官的老师而居。
林园中尽享胜景,钟鼓声中乐享清时。
超越前人的高论,雕刻出这首小诗。
自然无所不可,范蠡又算得谁呢?
注释:
- 文武:指文治和武功,指治国和用兵的才能。
- 百辟:指百官,古代对官员的泛称。
- 林园:指山林和园林,常用来形容自然美景。
- 钟鼓:古代乐器,常用于庆典和乐曲。
- 摆落:推翻,抛开。
- 高论:高深的见解或论述。
- 雕镌:雕刻、刻写。
- 范蠡:春秋时期的著名谋士,以经商致富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后世称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以散文著称,倡导古文运动,主张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思想,反对骈文的繁复。韩愈的诗歌同样展现出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当时裴度因政务繁忙而被罢官,韩愈在此时写下此诗,表达了对裴度的感激和对其志向的赞赏。裴度是一位有为的宰相,韩愈与其关系密切,诗中反映出对其的尊重和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裴度的感激之情。开头两句提到“文武功成后”,展现了裴度在政治生涯中的成就,显示出他在治国理政上的才能。接着提到“林园穷胜事”,描绘出自然美景与清音乐曲的和谐,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暗示着作者对裴度辞官后生活的向往与祝福。
后半部分“摆落遗高论,雕镌出小诗”,则表现出作者的谦逊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虽然裴度在政治上有高论,但韩愈认为,写作诗歌同样重要,且毫无不可之处。最后一句“自然无不可,范蠡尔其谁”,则通过引用历史人物范蠡,表明了即使离开官场,依然可以追求理想和成就,强调了个人理想与实际成就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体现了韩愈作为文人的情怀,既尊重历史,又展示了对未来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文武功成后,居为百辟师。
表达了裴度在政治生涯中取得成功后,成为众多官员的老师,显示出他的威望和影响力。 -
林园穷胜事,钟鼓乐清时。
描绘出裴度在自然美景中享受宁静生活的情景,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归隐生活。 -
摆落遗高论,雕镌出小诗。
表达了韩愈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视,尽管裴度有高深的见解,诗歌的创作同样重要。 -
自然无不可,范蠡尔其谁。
通过范蠡的例子,强调了即便离开官场,追求个人理想与成就依旧是可能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在诗中将“林园”比作理想的生活环境,营造出一种理想的隐居氛围。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结构和意义相呼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 典故:提及范蠡,以借古喻今,增强了诗歌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成功人士的敬仰与感激,同时也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武:象征治国理政的才能。
- 林园:象征自然与宁静的生活。
- 钟鼓:象征庆祝与和谐的氛围。
- 高论:象征智慧与见解。
- 小诗:象征文学创作的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韩愈的《奉和仆射裴相公感恩言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裴度的敬仰
- B. 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 C. 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 D. 以上皆是
-
“林园穷胜事”中的“林园”指的是什么?
- A. 政治
- B. 自然景色
- C. 诗歌
- D. 战争
-
范蠡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政治家
- B. 商人
- C. 隐士
- D. 诗人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韩愈的《奉和仆射裴相公感恩言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前者侧重于对成功的理解与赞美,后者则更显个人情感的流露。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人事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文集》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