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梨花下赠刘师命》
作者:韩愈
洛阳城外清明节,
百花寥落梨花发。
今日相逢瘴海头,
共惊烂漫开正月。
白话文翻译:
在洛阳城外的清明节,百花凋零,梨花却盛开。今天在瘴海之畔相逢,令人惊讶的是梨花竟在正月时节绽放。
注释:
- 洛阳:古代中国著名城市,唐代的都城。
- 清明节: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4月4日或5日,扫墓祭祖的日子。
- 梨花:象征美丽和纯洁的花朵。
- 瘴海:指瘴气弥漫的地方,通常是潮湿的沼泽地带。
- 烂漫:形容花开得繁盛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倡导古文运动,推崇儒家思想。他的诗文以气韵生动、辞采华丽而闻名,常常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性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梨花下赠刘师命》创作于清明节,诗人可能在回忆与友人相聚的时光,抒发对友谊的珍视。清明节的时节,百花凋零,正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出诗人与友人相逢的喜悦与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明节时节梨花盛开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时光以及友谊的思考。清明节是一个充满怀念与思索的节日,诗中“百花寥落梨花发”的对比,展现出梨花的独特之美和生机。梨花在百花凋零的季节中绽放,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这种意象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诗中提到“瘴海头”,暗示了环境的恶劣与不易,而“共惊烂漫开正月”则表达了诗人与刘师命相聚的欢愉。二者的相遇和梨花的盛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即使在不利的环境中,友谊与美好依然能够绽放。这种生机与希望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力量与温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洛阳城外清明节:描绘了时间和地点,设定了清明节的氛围。
- 百花寥落梨花发:在众多花朵凋零的背景下,梨花却独自盛开,形成鲜明对比。
- 今日相逢瘴海头:指与朋友在艰难环境中重聚,暗示了生活的不易。
- 共惊烂漫开正月:强调了相聚的惊喜与梨花盛开的不寻常时机。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描写梨花与其他花的对比,突出梨花的独特之美。
- 象征:梨花象征着希望和生命力,传达出诗人对友谊的珍视。
- 情景交融:自然景象与人际关系交织,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明节与梨花的盛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珍惜友谊的情感。生活中虽然有许多艰辛,但真挚的友情和美的瞬间依然值得我们去珍惜与铭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梨花:象征纯洁、美丽和希望。
- 清明:象征祭奠与反思,暗示生命的短暂。
- 瘴海:象征艰难环境,反映生活的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梨花下赠刘师命》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白居易
C. 韩愈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瘴海”主要指的是? A. 美丽的花园
B. 潮湿的沼泽地带
C. 清澈的湖泊
D. 高山峡谷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生活的无奈与失落
B. 友谊的珍贵与希望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二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韩愈更关注人际关系和情感的表达,而王之涣则强调壮阔的自然景观和人生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