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城南十六首。楸树二首》

时间: 2025-01-14 19:30:31

几岁生成为大树,一朝缠绕困长藤。

谁人与脱青罗帔,看吐高花万万层。

幸自枝条能树立,可烦萝蔓作交加。

傍人不解寻根本,却道新花胜旧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几岁生成为大树,一朝缠绕困长藤。
谁人与脱青罗帔,看吐高花万万层。
幸自枝条能树立,可烦萝蔓作交加。
傍人不解寻根本,却道新花胜旧花。


白话文翻译:

这棵树经历了多少年的成长,终于成为了大树,却被藤蔓缠绕,困扰不已。
谁人能够脱去这青色的罗帔,看那高高的花朵层层盛放。
幸好树枝能够自立生长,但烦恼的是藤蔓交错在一起。
旁人不理解它的根本,却总是觉得新开的花儿胜过旧的花儿。


注释:

  1. 生成:生长,成长。
  2. 缠绕:缠住,缠绕在一起。
  3. 青罗帔:青色的罗织的披风,借喻被藤蔓缠绕的状态。
  4. 高花万万层:形容花朵繁盛,层层叠叠。
  5. 枝条:树的枝叶。
  6. 萝蔓:藤蔓植物,这里指代缠绕树木的藤。
  7. 寻根本:寻找根本原因。
  8. 新花胜旧花:新开的花比旧花更美,表达一种不理解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提倡以散文形式表达思想,反对骈文的华丽。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韩愈中年时期,正值唐代文人群体对自然与人事的思考加深,诗中通过“树”和“藤”的意象,隐喻人生的烦恼与成长过程中的障碍。


诗歌鉴赏:

韩愈的《游城南十六首·楸树二首》以树与藤的形象展示了人生的哲理,诗中流露出的情感也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开头的“几岁生成为大树”勾勒出一棵树的成长历程,展示出生命的漫长和艰辛,而“缠绕困长藤”则暗示了生活中的困扰与障碍。这里的藤蔓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绘,也象征着人生路上的烦恼和牵绊。

诗的第二联“谁人与脱青罗帔”接续第一联的情感,表达了渴望解脱的心情,同时也隐含着对自然美的向往。高花的盛开象征着美好与希望,但同时却也被“萝蔓作交加”所困,展现出一种对美好却又难以触及的无奈。

最后两句“傍人不解寻根本,却道新花胜旧花”则对旁观者的误解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强调了人们往往只看到表面的美,而忽略了背后的艰辛与努力。整首诗通过树与藤的比喻,展现了韩愈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思考了美与困扰的辩证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几岁生成为大树”:树的成长需要经历岁月,象征人生的漫长。
  2. “一朝缠绕困长藤”:突然被藤蔓缠住,隐喻生活中的困扰。
  3. “谁人与脱青罗帔”:渴望解脱的呼唤,表达对自由的渴望。
  4. “看吐高花万万层”:观察到的美好,象征希望与成就。
  5. “幸自枝条能树立”:强调坚韧与自我成长的能力。
  6. “可烦萝蔓作交加”:烦恼的藤蔓交织,象征生活的复杂。
  7. “傍人不解寻根本”:旁观者不理解,反映人生的孤独与误解。
  8. “却道新花胜旧花”:对新旧美的比较,揭示人们的肤浅。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树与藤)、拟人(树的心声)、对仗(新花胜旧花)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树与藤的意象,探讨了人生的成长与困扰,反映了对美好与烦恼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大树:象征成熟与稳重,代表生命的历程。
  2. 长藤:隐喻生活中的困扰与牵绊。
  3. 青罗帔:暗示被束缚的状态,象征自由的渴望。
  4. 高花:象征美好与希望,代表成就与光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几岁生成为大树”意指: A. 树的成长过程
    B. 树的枯萎
    C. 树的开花

  2. “傍人不解寻根本”这句反映了: A. 旁人对树的赞美
    B. 旁人对树的误解
    C. 旁人对树的关心

  3. 诗中提到的“藤”象征着: A. 自由
    B. 困扰与烦恼
    C. 美丽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韩愈与李白在对自然的描绘上各有千秋,韩愈更注重内心的挣扎与成长,而李白则多展现自然的壮丽与自由。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韩愈集》
  3.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