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胡曲》

时间: 2025-01-17 10:14:34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

白话文翻译

边疆的都护刚刚消灭了胡人,士兵和马匹的气势也变得粗犷起来。
战乱的尘埃已经清扫干净,孤独的天山在空中巍然耸立。

注释

  • 都护:古代边防官员的称呼,负责军政事务。
  • :指的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通常是指匈奴、突厥等。
  • 士马气亦粗:士兵与马匹的气势变得粗犷、豪放,显示出经过战斗后的状态。
  • 萧条:形容荒凉、冷落。
  • 虏尘净:战斗后,战斗带来的尘土已经被清扫干净。
  • 突兀:高耸、庄重的样子。
  • 天山孤:指天山在空旷的背景下显得更加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年-770年),字子美,号山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和对边疆生活的细致描写而闻名。他的诗多描写征战、边关的壮丽景色以及士兵的豪情,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

创作背景

《灭胡曲》创作于唐代边疆动荡的时期,背景是唐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斗争。此诗在描写战争胜利后的气氛和士气的同时,也隐含了对和平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灭胡曲》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边疆战士在战斗后的豪情与壮志。岑参通过对“都护新灭胡”这一事件的描绘,表现出唐代边防将士的勇敢与豪情。诗中的“士马气亦粗”一语,生动地展示出士兵在胜利后的昂扬斗志,表现出战斗的激烈和士气的高涨。

接着,诗人提到“萧条虏尘净”,这句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清理,历史的沉淀与人心的向往。最后对“突兀天山孤”的描写,给人以一种宏伟的视觉感受,天山的孤立与傲然突立,象征着不屈和坚韧。

整首诗在气势上层层递进,既有对战争胜利的庆祝,也有对未来和平的期盼,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都护新灭胡:开篇直入主题,指的是边防的统帅刚刚战胜了胡人,设定了诗的背景。
  • 士马气亦粗:形象地描绘出胜利后的士兵和马匹,气势如虹,体现出战斗后的豪情。
  • 萧条虏尘净:通过对比,展示了战斗后的清静与安宁,暗示战争的代价。
  • 突兀天山孤:强调天山的孤独,暗示着在战斗之后,依然有许多挑战需要面对。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士马气亦粗”中“士”和“马”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天山的孤独象征着边疆的艰难与壮丽,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边疆将士在经历战斗后的豪情壮志,以及对国家安定的渴望。通过景物的描绘,诗人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与人们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都护:代表边防将领,象征着军权与责任。
  • :象征敌人,代表外来侵扰。
  • 士马:象征边疆将士,代表勇敢与力量。
  • 天山:象征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表现出孤独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都护”指的是什么?

    • A. 边防将领
    • B. 农民
    • C. 商人
  2. 填空题:诗中“士马气亦____”表现出士兵的什么状态?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萧条虏尘净”表示战斗后的宁静吗?(是/否)

答案

  1.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 岑参与王之涣的边塞诗风格比较:
    • 岑参的诗多表现战争的壮烈与士兵的豪情,王之涣则更注重景色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

通过对比,能够更深入理解唐代诗人在边疆题材上的不同表达和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以上为《灭胡曲》的详细解析与学习材料,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