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姑苏》

时间: 2025-01-04 13:29:46

旧巢已是别人门,梅自萧疏柳自昏。

河北谤来须混俗,江东谳就欲招魂。

故王未纳耶溪女,越相先寻泽国村。

怀古感今吟不尽,一双清泪落醨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姑苏
周文璞 〔宋代〕
旧巢已是别人门,梅自萧疏柳自昏。
河北谤来须混俗,江东谳就欲招魂。
故王未纳耶溪女,越相先寻泽国村。
怀古感今吟不尽,一双清泪落醨樽。

白话文翻译:

归姑苏
旧巢已经是别人的家,梅花已显得萧条,柳树也变得昏暗。
河北的谣言传来,必须要混淆世俗的观念,
而江东的公案就想要招回亡魂。
故王(指王子)尚未接纳耶溪的女子,
越国的人反而先去寻找泽国的乡村。
怀古感今,吟唱却无法尽述,一双清泪落入醨酒的樽中。

注释:

  • 旧巢:指过去的栖息地或故居。
  • 梅自萧疏:梅树的景象显得冷清。
  • 河北谤:河北传来的谣言。
  • 江东谳:江东的法律诉讼。
  • 故王未纳:昔日的王尚未接纳某个女子(可能指王子对待某位女子的态度)。
  • 泽国:指水边的地方,通常指富饶的乡村。

典故解析:

  • 耶溪女:可能指的是古代某位美丽的女子,象征着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
  • 越国:古代越国,常与吴国相对,历史上有很多关于两国的故事和传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文璞,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在诗歌创作中,周文璞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历史感,表现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归姑苏》写作于周文璞对故乡的思念之时,背景可能与当时的政治动荡、个人情感的困惑有关,诗中流露出对旧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归姑苏》是一首充满怀古情怀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惆怅。首句“旧巢已是别人门”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居的失落感,暗示着时间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梅花和柳树的描写,既渲染了自然环境的凋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接下来的描写中,河北的谣言与江东的公案相结合,形成一种复杂的社会环境,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往的眷恋交织在一起。尤其是“怀古感今吟不尽”,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当下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

最后一联“一双清泪落醨樽”,将情感推向高潮,醉酒中流下的泪水不仅是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对人生苦短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古人的情感世界,也让现代读者感受到一种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旧巢已是别人门:故居已为他人所占,表达了失落。
  2. 梅自萧疏柳自昏:自然景象的凋零映射诗人内心的孤寂。
  3. 河北谤来须混俗:河北的谣言传来,必须要与世俗混淆。
  4. 江东谳就欲招魂:江东的法律诉讼像是在召唤亡灵,暗示着对往事的追忆。
  5. 故王未纳耶溪女:昔日的王子还没有接纳那位女子,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6. 越相先寻泽国村:越国的人首先去寻找肥沃的乡村,暗示对理想生活的追寻。
  7. 怀古感今吟不尽: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交织在一起,难以尽述。
  8. 一双清泪落醨樽:在酒樽中流下的泪水,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许多句子如“梅自萧疏柳自昏”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梅花和柳树的描写不仅仅是自然景象,更是诗人情感的象征。
  • 象征:清泪与酒樽的结合,象征着对往昔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和社会环境的描写,诗人传达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惆怅。

意象分析:

  • 旧巢:象征着归属与记忆的地方。
  • 梅与柳:梅花和柳树分别代表孤独与凋零,隐喻诗人的内心状态。
  • 醨樽:酒樽象征着对往事的沉醉与对现实的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何种自然景象表现内心的孤寂?

    • A. 桃花
    • B. 梅花和柳树
    • C. 竹子
  2. “河北谤来须混俗”中的“谤”指的是什么?

    • A. 赞美
    • B. 谣言
    • C. 诗歌
  3. 诗中提到的“故王未纳”的意思是?

    • A. 王子已经接纳某位女子
    • B. 王子尚未接纳某位女子
    • C. 王子不再关注女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兄弟情感。
  • 《静夜思》:通过对月的描写唤起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展现了深切的怀念,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后世诗词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