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暮坐中庭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蚊子因凉减,
蝉声入暮多。
有愁无处著,
不饮欲如何。
白话文翻译
在凉意渐减的傍晚,蚊子减少了,蝉鸣声却在傍晚愈加响亮。心中愁苦却无处倾诉,不喝酒又能如何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因:因为。
- 凉减:凉意减少。
- 蝉声:蝉鸣的声音。
- 入暮:进入傍晚。
- 有愁:心中有忧愁。
- 无处著:没有地方可以倾诉或寄托。
- 不饮:不喝酒。
- 欲如何:想要怎么办。
典故解析
本诗表达了在傍晚时分,心中愁苦无处发泄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常常通过饮酒来进行调和,反映出唐宋时期文人常以酒解愁的传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常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杨万里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暮坐中庭》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经济困苦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个人的愁苦和对自然的感受,反映出普遍的人生无奈与情感的孤独。
诗歌鉴赏
《暮坐中庭》是一首描绘晚间自然景象和人内心情感的诗。首句“蚊子因凉减”,通过对蚊子数量变化的观察,表现出天气的凉爽,而“蝉声入暮多”则展现出傍晚的宁静与生机。蚊子的减少与蝉声的增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时节的变化与自然的和谐。
在情感表达上,诗的后半部分则显得更加内省与沉重。诗人“有愁无处著”,透露出一种孤独感和无奈,愁苦得不到倾诉,心中的苦闷只好化为对饮酒的渴望。“不饮欲如何”,更是将这种情绪推向高潮,诗人似乎在问自己,面对这种情感,除了喝酒,是否还有其他解脱的方式?这不仅表达了对饮酒的依赖,也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在情感与自然意象之间取得平衡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蚊子因凉减:随着天气的转凉,蚊子的数量也随之减少,给人带来了一丝舒适。
- 蝉声入暮多:而到了傍晚,蝉鸣的声音却愈加明显,表现出一种生机与热闹的感觉。
- 有愁无处著:心中有愁苦,却没有地方可以倾诉,这种孤独感让人倍感压抑。
- 不饮欲如何:面对愁苦,如果不借酒消愁,那该怎么办呢?展现了对解脱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蚊子的减少与蝉声的增加形成对比,突显了自然变化的丰富性。
- 拟人:蝉声被赋予了生命,使得傍晚的景象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孤独与愁苦的感慨,以及对饮酒解愁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反映了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蚊子:象征着烦扰与困扰,表现出生活中的小困扰。
- 蝉声: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声音,给予人一种生动的感觉。
- 愁:象征内心的困扰与孤独,表达了对情感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蚊子因凉减”,这句话的意思是: a. 蚊子因为天气变冷而减少
b. 蚊子因为热而增多
c. 蚊子在晚上特别活跃
d. 蚊子和蝉声无关 -
诗中“有愁无处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幸福快乐
b. 孤独无奈
c. 兴奋激动
d. 满足安宁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暮坐中庭》与李白的《静夜思》,虽然两首诗的情感主题有所不同,但都通过自然意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抒发。李白的诗更多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而杨万里的诗则是对孤独与愁苦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