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

时间: 2025-01-04 12:59:56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

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作者: 韩溉 〔唐代〕

倚空高槛冷无尘,
往事闲徵梦欲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
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
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
春光还是不容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高的松树在清冷的环境中,仿佛没有尘世的喧嚣。诗人回忆往事,感到梦境即将破碎。松树的翠绿本应在霜后显现,寒冷的声音却偏偏在月光中回响。啼叫的猿猴似乎在呼唤苍山上的雨水,而归来的仙鹤则在应和紫府的云彩。诗人告诫自己,不要在东园和桃李争芳斗艳,因为春光终究是不属于自己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倚空:依靠在空中,形容松树的高耸。
  • 高槛:高高的栏杆或窗台,象征高处的清冷。
  • 无尘:没有尘埃,指环境的清幽。
  • 往事闲徵:回忆往事,带着闲适的心情。
  • 寒声:寒冷的声音,指松树在风中发出的声音。
  • 紫府云:指紫色的云彩,可能象征着神仙或高洁的境界。

典故解析:

  • 桃李: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年轻人的争辉,东园则是指春天的桃花和李花盛开的地方。这里暗指世俗的争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溉,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和时光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交织的时期。诗人可能在高处的松树旁,回忆往昔,感慨时光流逝与自然的永恒。


诗歌鉴赏:

这首《松》通过描绘松树的高耸与清冷,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沉思。开头两句以“倚空高槛冷无尘”反映了诗人的孤独和对尘世的超然,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接着,诗人回忆往事,感到那些美好的记忆如梦境般易逝,与自然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四句通过“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进一步深化了松树的意象:它的翠色在霜后才显得更加鲜明,寒声则在月光下显得更加幽远,暗示了诗人在自我反思中的孤独感。

接下来的两句“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美,猿的啼叫和仙鹤的归来仿佛在诉说着某种情感联结。最后一句“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则以自我告诫的语气,表达了对世俗争斗的淡漠,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春光的短暂。整首诗以松树为中心,融汇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意象,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倚空高槛冷无尘:表现松树的高远和周围环境的清幽,暗示诗人的孤独感。
  2. 往事闲徵梦欲分:诗人回忆过去的事,感到那些美好的记忆即将消逝。
  3. 翠色本宜霜后见:松树在霜后的颜色更加明显,象征着经过磨难后才显现的美丽。
  4. 寒声偏向月中闻:松树在寒风中发出的声音,显得更加清冷和孤独。
  5. 啼猿想带苍山雨:猿的啼叫似乎在呼唤山雨,暗示自然与情感的共鸣。
  6. 归鹤应和紫府云:归来的鹤与云彩相应,象征着宁静与高洁。
  7. 莫向东园竞桃李:劝诫自己不要与桃李争艳,表明对世俗名利的超然。
  8. 春光还是不容君:春光短暂,不会因个人的追求而停留,强调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树的颜色与霜后景象相联系,增强意象的层次感。
  • 拟人:赋予猿猴和鹤以情感,使自然界生动起来。
  • 对仗:如“寒声偏向月中闻”与“翠色本宜霜后见”,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和自然永恒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漠。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韧、清高和孤独。
  • :代表纯洁和宁静。
  • :喻示对自然的情感共鸣。
  • :象征高洁与超然。
  • 桃李:象征世俗的争斗与繁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槛”主要形容什么? A. 高处的美景
    B. 高处的孤独感
    C. 春天的花

  2. 诗人为何劝诫自己不要“竞桃李”? A. 因为桃李太美
    B. 因为春光短暂
    C. 因为想要独自享受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孤独与超然的情感。
  • 李白《静夜思》:通过月亮引发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人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旨在全面解析韩溉的《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深刻意蕴。